《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17网新徐子涵173010397
《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一部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巨作,它以黑白的色调描绘出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从而展现主人公辛德勒与其他各人物在黑暗的年代如何散发人性的光芒。这部经典电影也一如它坎坷的剧情,拍摄过程也并不是那么顺利的。然而最终《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这位惯于使用特效与新素材的导演一反常态地阅读完了这部小说,并且当机立断地买下了它的改编、制片权。斯皮尔伯格明白这样一部电影应当是作为时代的经典而存在的,是揭露纳粹的罪行的,也是时刻警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的。于是他认真准备着,厚积薄发,十年一剑,终于,1993年的春天,他开始了他人生巨作的录制。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领导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斯皮尔伯格彻底地被他们激怒了,外界的阻拦丝毫不能抵挡他的脚步,他一意孤行着。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正确且精明的决定。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与耗资上亿的其他名声斐然的电影相比,这足以见斯皮尔伯格的用心与努力。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全新且深刻的体验,使他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的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真情流露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观看这作品已过去期年之久,我依然无法忘却每一个被迫害的犹太人惊恐而又绝望的眼神。
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在低声吟唱着圣咏曲,随着镜头推近,蜡烛越烧越短,微弱的烛光渐渐熄灭,画面转向黑白色,一缕白烟缓缓升起,直到最后变成火车轰鸣的烟雾……这是影片的开头,熄灭的烛火,黑白的色调,似乎都已早早地预示着,犹太人的生命正走向终点。由彩色变黑白,正如结尾的由黑白变彩色,这样色彩对比的艺术手法正是影片隐喻的经典之处。
主人公辛德勒的出场是如此的华丽,小资情调,纳粹徽章,眼中只有利益的商人,舞会上,他的高情商时时展现,接近并结识纳粹军官对他来说显得如此轻而易举。利用着纳粹的身份,如鱼得水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不关心战争,不关心犹太人的生死,他只关心他的钱是否更多了。起初,他张开怀抱迎接犹太人,但他其实只是在计算着犹太人的利用价值,任用犹太人也只是为了节约成本,毕竟犹太人的工钱更为低廉,虽然如此,犹太人依然将他的工厂视为天堂,对他感恩戴德,而他的工厂证明亦成了犹太人们的护身符。如此一个唯利是图,典型纳粹商人的他好像和那个拯救犹太人的善良救世主并没有什么关系。直到他亲眼目睹生命的消逝,他内心的善良终于被激发。黑暗中从内心迸发出的善良足以见证他的伟大,足以担的起犹太人对他救世主一般的尊敬与爱戴。
印象最深刻的是犹太人被驱赶隔离起来的那一幕,一个犹太家庭在德国军人的恐吓下,默默地收拾行囊。这大约是个富裕的家庭,然而在种族面前,富裕好像并没有什么用。街道上非犹太种族的孩子们挖起地上的污泥向犹太人扔去,一个小女孩眼里充满了仇恨与轻蔑,嘴里大声地喊叫着:“goodbye,jews”,大多数犹太人选择了沉默。我不能想象是什么让一个尚未形成独立思想人格的孩子有如此巨大的仇恨,是与生俱来?还是纳粹教育的摧残。这个家庭刚刚进入街上被迫搬家的犹太人潮中,路边停下了一辆车,辛德勒出现,当他在街上愤怒的喊叫声中躺倒在这所刚刚换了主人的房子中央柔软舒适的大床上时,他发出满足的叹息:“Itcouldnotbebetter.”镜头立即切换到搬出这个家的犹太人,面对简陋的屋子,男人愤怒地大吼:“Howcoulditbeworse!”又是个对比强烈的镜头,辛德勒作为一名德国纳粹,住进了被赶走的犹太人的豪华别墅内。这一幕,更能与之后他的行为形成对比,凸显主人公善良本质的形象。
还有一幕是揭示人性的,辛德勒骑马俯视犹太城,下面残忍的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哭喊,悲鸣以及到最后死一般的沉寂,然后一个红衣小女孩出现在他的视野之内,处处鲜血与杀戮的街道中,黑白的色调里,那一抹纯真的,未受到伤害的红,摇摇晃晃的。后来,那个小女孩安静地躺在了运尸车上。这一幕色彩的冲击,人物的冲击,是电影中凸显人物的经典手法。此刻辛德勒所受到的震撼大约是让他内心燃起保护犹太人想法的开端。
他动手将1100余名犹太人转移到自己的家乡,使之生命得以延续。后来的他从金钱的魔窟中脱离,一心换取更多犹太人的性命。到电影结束的时候,他懊悔着,自己本可以救出更多人。其实一个善良的人所反思的不足远比一个冷漠的人所取得的成绩高尚得多。最后,黑暗散去,黑白的色调在犹太人们的喜悦中变回了彩色,观众压抑的心在此刻仿佛重归跳动。
无疑,这部作品是成功且伟大的。它独特的艺术手法,永恒的历史题材,还有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努力,注定它亦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