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戳痛你心的是什么?
17网新徐子涵173010397
无问前程,无问归期,无问西东。四个故事,四段人生,四个时代。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无问西东》争议很大,好评如潮也恶评如潮。有人打两星,觉得四个多主线故事逻辑松散,用黑屏切换年代,艺术手法滥乏,而且片中配乐煽情太过,好像MTV大片,宣扬的所谓人道主义虚假空洞。而那些清华梗,不过是一帮学霸们的国恨家仇,和凡人没太大关系,活脱脱一部硬性清华宣传片。也有像我一样一大把的四星好评,我无法从专业角度去剖析它的电影专业性,也不会汲汲于探寻它是否只是清华的高端宣传片而要去挖掘其中对于大多数平凡的忽略。艺术,本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一部电影,如何评定它的价值,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以为,能让你有所得,便是值得的。
真实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灵魂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是梅贻琦校长对吴岭澜的劝导。面对优秀学子都读实科而自己却偏向于文科,吴岭澜倔强着苦恼着,他一段时间离群索居,雪中听琴,在泰戈尔的话语引导下,他探寻到的是真我、自然。不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真实。这样的真我精神亦是中国精神。终身如此的他并以此影响着下一代学生。待人坦诚的人很多,然而,对自己从心的,由内而外真实的人又有几何?现实压力下,汲汲于取得一定“成果”的普遍价值观下,忙碌的步伐中,听听你的心跳,它是否充斥着不羞耻的平和于喜悦?
奉献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我深深铭记了他那奉为人生信条的话,并为之深深感动着。沈光耀无疑是此片一颗极致闪亮的星辰。有人吐槽他杰克苏的形象,其实不然,他是有着历史原型的——沈从诲,那个时代的“高富帅”。沈崇诲(1911―1937),湖北武昌人,祖籍江苏江宁。父亲沈家彝是中国著名大法官,曾是上海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中央航校三期毕业,任空军二大队九队分队长。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龙港洋面驾机撞沉日舰,英勇殉国,时年27岁,追赠为上尉。百度上短短一段词条,覆盖的是一位英雄奉献的一生。再归于电影本身,突出的矛盾是家与国,忠与孝,生与义。沈光耀母亲的话,实实恳恳地道出世上母亲的心声,“我不希望你去追求什么光宗耀祖,这些祖宗已经追求到了。我只希望你能细细想清楚你的一生要如何去度过;我希望你能找到一个一生挚爱的人,能尝到儿孙之乐。这些都是为你,不是为我。”然而衣食无着的孩子们、日军轰炸过后的哀号遍野,都深深刺痛着他的心。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课桌。弃笔从戎,他年轻的生命止于战斗,止于奉献,若为我们,是该如此,能否如此,我不知。
爱与希望
“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最怕的是,掉的时候你把我推开,不让我给你托着。”这是电影中陈鹏对王敏佳说的话,这大约是所听到的最有力量的情话之一,大于“我爱你”大于所谓的“永远”,爱大约是没有前提的,就像那一句刺痛人心的话“你怪她不对你真实,可你给她真实的力量了吗?”是的,有力量的话语,坚定的信任,方能看到爱与希望。在朋友与前程之中的选择李想输了,输的是内心的无畏与初心。然“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样的话用鲜血刻在他的心上,让他最终释然地离开人世,也传递了一份爱与希望给张果果的父母,从而有了第四段故事。其实陈鹏与王敏佳这一段故事极其充斥着悲剧与人性,王敏佳的悲剧直接原因是她的师母,而她的师母又未尝不是可怜人,只叹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吧。根本原因呢?那扣上的大帽子,那屈辱的批判,那毫无人性的群殴,那些,是什么?
本心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是的,我们都太渺小,渺小的我们也只有去守护自己内心那一方小小的天空了。我们无惧黑暗,却怕黑暗中看不到一丝光明、一丝前进的希望。张果果在职场的尔虞我诈中的“你猜”,好不形象、好不贴切,透露出的是职场磨砺下的精明与自我保护,甚至,一丝丝冷漠,幸运的是四胞胎的出现,触动了他内心的柔软,李想的奉献让他坚守了本心,相信了善良。故事的结束不是结束,未完的人生将如何也不可知。还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母亲买的肉馅居然做了假,罗伯特的资助家庭充斥着贪心,让人不禁感叹,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感叹之余,又痛苦着做着类似的事情,也许有一部分人会做慈善来弥补内心的不安,也许一部分人会求神拜佛,渴望洗去自己的罪恶,还有冰冷如尸体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着什么。我们太渺小,所以,我们的心就必须要强大。守望初心,恪守本心,方得始终。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