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不刻都在用着各种媒介接受信息,而传播媒介也在绞尽脑汁的传递出大量信息以维持自身生计。为了搏取大众的注意力,传播媒介往往会选取一些具有爆炸性的新闻事件来进行报道,而被传播媒介进行反复报道的一个事件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众人的焦点,即“热点”事件。
“热点”怎样才能成为热点呢?这就不得不回到传播的过程中来了。讯息的发出者,即传播者,他们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在发出信息前,传播者会对事件所包含的信息进行一个把关,取舍一番后,使传播出来的信息显得更具爆炸性和舆论性,来吸引更多接收者或媒介的关注。当一个事件被无数媒体和大众翻来覆去讨论咀嚼得热火朝天、人人皆知时,可以说,又一个热点事件诞生了。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专访谈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话题时,说到了“最好先定一个能够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这句话瞬间走红网络,“一个亿的小目标”成为当时的一大热点。
在这个“热点”事件形成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条件是这个事件本身要有新闻的五性,即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时新性、趣味性,要能引起社会上人们的共鸣,要能勾起大众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欲望。毋庸置疑,“一个亿小目标”非常成功的调动了网友们的好奇心与参与度。“万达集团董事长”本身就自带重要性和显著性,而王董事长看似轻易说出的“一个亿小目标”则具有了接近性和趣味性。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拥有一个人生小目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很难想到谁会将小目标定成先赚它一个亿,光是这个数目就极具冲击性了,更何况这在一些人眼中只是个小目标,正是这种让普通人对比之后不敢想象的差距,才增强了人们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其次,作为讯息的把控者,传播者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其中议程设置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对某一个事件进行大量传播,其实是在对大众的关注点实施转移,因为大众就是靠这些媒介来获取讯息,所以这些即将成为“热点”的事件将会很轻易的被受众知晓、了解,并且调动大众的各种感官和思想,再通过接收者的口头传播将这个事件进一步传播出去。
另外,意见领袖也对热点事件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各大媒体和网络大V等对此事件的再传播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而大众都有种从众心理,当看到网络上或者身边的许多人都在谈论王健林,调侃“一个亿小目标”时,自己也会跟着去了解,甚至参与其中,这也提升了人们对此事件的关注度。
从接收者自身来说,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信息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为了生存,为了使自己融入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个社会人都必须参与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所以,当一个热点事件出现时,潜伏的网络里的人们便如石头落水激荡窜出,涌向同一个目标,当另一个热点事件出现在公众眼前时,新的事件便会抢尽“旧热点”的风头,人们的注意力又会被新的热点事件吸引,一个热点接着一个热点的出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热点事件的出现,让每一个社会人拥有了解社会重大事件、参与社会讨论的机会,也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推动着事件进行、纠正社会陋相、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也引导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今,热点事件的出现已成为必然,如何与它们相处,是我们每个社会人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