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之思
17网新徐子涵173010397
【摘要】通过对《边城》的理解分析,探寻书中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笔下淳朴的湘西民风。进而追溯作者的精神世界中的文化。
【关键词】翠翠守望湘西民风
《边城》于沈从文先生而言无疑是他人生中一大得意之作。其笔下翠翠这一淳朴少女形象深入人心,“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不得不说,沈先生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画师,他像刻浮雕一般将翠翠的自然灵动之美展现到极致。黄麂与青山绿水,这自然的三大件却成了作者笔下描写少女的绝佳素材,实在是妙极。
翠翠的美不止在于她的外貌美,更有其人性美与悲情美。有人说《边城》是表现人性美的巨作,事实上的确如此,在阅读时,我能很亲切地感受到文字中跃动的善良淳朴。翠翠的美是近乎虚化的,大约也是作者想要突出的与现世的对比。是与城市文明畸形的人生与病态的心理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淳朴善良的茶峒摆渡少女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更是自然人性的完美载体,她天真活泼却也不乏细腻羞涩,少女的情窦初开,与傩送的简单纯洁的爱,与人的懵懂友善,她是沈从文先生人物形象的精神寄托,她不只外貌美与懵懂的无知,同样的,她有着内心的、异于常人的淳朴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承载的是自然之美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是先生笔下具有传统美与浪漫现代美的女性代表。自然,一如古谚,红颜多薄命,生于山野的自然之女落入红尘,注定悲情《边城》的悲不同于许多著作凄凄切切的怨。它哀而不伤,只留人以浅浅的遗憾,只一声轻轻的叹息,一如翠翠的一生。自幼父母双亡,相依为命的爷爷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猝然长逝,令她苦恼的天保大佬端端地葬生桃源,心仪的二佬傩送怀着对哥哥的愧疚远走他乡。一下子面对至亲的离世与爱人的离别,翠翠的内心受到的打击大得令她窒息,而她却没有倒下,只默默承受与等待,那个属于自然的小女孩终于落入红尘了,她变得沉默,也变得成熟一些了,这是她的悲剧所赋予她的,悲凉却唯美的气质。“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边城的结局亦是翠翠和傩送的结局。本来顺理成章的爱情故事成了悲剧,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而也许明天回来只是留与翠翠浅浅的安慰罢了。将悲写得如此唯美,怕这世间也只沈从文先生了,他不似鲁迅先生一般用辛辣的语言揭露这黑暗的现世,他也不似契诃夫那样的长矛直戳人心,他只是在那油纸伞上戳开一个小小的洞,只堪堪的透得过你细腻的眼神,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去寻找尘空遮挡着的那耀眼的星。读完《边城》,你不会骤然泣下,只心中留下一丝忧伤,如春花易逝、秋叶退却一般,春来秋去,那样自然流畅,简单质朴的爱,悲得理所应当,不那么沉重,却是荡涤人心的,在文化快餐化、浮夸化的今天,是能够让我们轻盈一些又沉淀一些的。
《边城》是极其富有诗意的,诗意不仅在于它如画般的自然风景,亦在于那淳朴的湘西民风。边城在于中国西南一隅,四周环有武陵山、雪峰山与云贵高原。其中水、酉水等河流也汇集于此。青山,绿水,如此自然环境,本身便是诗意盎然与世隔绝,更增添了几分诗意的神秘。“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文章的开头便有如诗般的一幕,写出边城的美丽,宁静,远离世俗的尘嚣。诗意与淳朴,在于风景,在于人,在于湘西厚朴的民风,不仅爷爷与翠翠,天保与傩送,甚至于沈先生笔下的纤夫与妓女都变得纯情唯美起来。尤其那些妓女,低贱的职业,却并没有金迷纸醉的肮脏。“她们生活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相似,全个身心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她们也是浑厚而质朴的,会等待熟了的相好,会细细地纳千层底。如此温婉女子,也难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她们,在《边城》里,她们也晕染上一层诗意,可见沈先生对于边城以及湘西淳朴民风的爱。
诗意中生活,岂不美哉?!可惜可叹诗终究是诗,边城终究是沈先生笔下的一方净土。一方水土一方人,沈先生的小城里,有着他小小希腊神庙的文学理想,沈先生的小城中更有他的精神追求,《边城》的笔调如沈先生其人一般,平淡质朴,少一些的是世俗,少一些的是对尘世的批判,更多一些的是人性的光辉,沈先生笔下的,所能窥见的是对质朴浑厚人性的赞歌。
【参考文献】《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