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就好像是遇到了一位词的爱好者,他将他自己对词独特而美妙的感受向你娓娓道来。虽然他的一些观点可能与你的看法相冲突,但是这种细细品味的过程,仍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我读过的词不多,仅仅局限于中学教材上的那些词。读过《人间词话》之后,让我开拓了眼界,见到了更多优秀的词人、更多优秀的词。当我在见到熟悉的词时,心中总会有一些激动,想看看王国维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些词的。
读书过程中最早遇到的熟悉的词便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对我来说特别熟悉,因为在很久以前就学习过了。这首词上片描写的边塞壮阔,豪迈的风光,下片抒发悲壮、壮烈的感情,当时身为初中生的我觉得作者在此情此景抒发的感情特别深邃,佩服得不行。
但在《人间词话》中,我看到了王国维将李白的《忆秦娥》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相比较。从王国维的评述中,我才了解到,同样是对壮阔场景的描写,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所表达的思想才是达到了极致。李白表达的思想超越生命,穿越时空,让人融入对历史的思考之中,感受到在血色残阳下,萧瑟汉陵前作者对古今盛衰、人世悲欢的深刻反思。相较之下,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所抒发的悲壮情感仅仅只立足在边疆战士的角度。同时,在两者的比较下,我也知道了,诗词的创作中,还有着气象的高低之分,李白个人超越时空的情感相较于范仲淹的边塞战士的思归之情气象更加开阔。
除了熟悉的内容,我还从这本书中更深地了解了一个人还有了解到了三个境界。
初二,初识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因为是课外选背文章,所以对他根本没有了解,仅仅只知道生活中到处都在说的“剪不断,理还乱”是出自他手。再见李煜便是在高中,他《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此生动而出人意料的比喻,着实让我惊讶了一番。于是我课外去读了他其他的一些作品,但都没有太大的感觉。所以我对王国维在书中“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的评价有几分赞同。
王国维在书中评价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之所短,亦即为词人之所长处。”对于李煜,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评价他的好坏,作为一个帝王,他没有承担起他的责任,纵情享乐,挥霍无度,让他最终沦为阶下囚。但也正是人生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才气。诚然他有一定的天赋,但君王时期的作品却多是描写其后宫旖旎生活的,在艺术和思想上并没有太大的成就。而这次人生变故让的许多思想上有了升华与自我感悟,才让他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亡国之主内心的凄哀。
除对李煜的认识以外,我还了解了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想要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须要经历三个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对第一重境界是:成就事业、学问之前,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鉴他们的经验,了解他们成功路上的挫折、方法,来为自己的路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二重境界是:想要成就大事业与大学问,其过程是不可能轻松的。成功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想要做出伟大的事,必须我们花尽心血。我们历史老师形容我们备战高考的状态就用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词,我们都觉得非常贴切。
第三重境界是:量变会引发质变,当我们为事业、学问费尽心思之后,我们已经与开头有了很大变化。但在之前我们都在走前人的路,所以想要成功,我们就得留心细节之处才能获得与他人不一样的成功。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于我这种对诗词阅读量少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不仅拓宽了诗词方面的视野,也让我学会一点鉴赏诗词的方法。我觉得读一遍是不够的,在诗词积累量更大之后再读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