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诗经》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时人们在那样一个环境下的想法,领略到了那时的文化,感触颇深。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从考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中《子衿》这首诗写了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前两句写出了女子对恋人的埋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去见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纵然我不去见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如今不能前去相会,只能等恋人过来,可望眼欲穿苦苦等候却不见踪影,浓浓的爱意转为了惆怅,侧面表达出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一日不见就好像有三个月那么长。短短几句将一个等待恋人的女子的身影描述的淋漓尽致,仿佛那个不停踱步一直焦急地望向远方的女子就在眼前,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这首是在《诗经》中很多爱情诗歌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女子在诗中很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在诗歌中很难见到的。
《国风•陈风•衡门》这首诗让我觉得很有趣,对此诗主旨的看法一直有很大分歧,有的人认为这写出了隐者安贫乐道的诗,有的人认为这是写男女恋爱的诗,从这两个角度去看这首诗都有不同的感受。从隐者安贫乐道的角度来看,虽然屋子简陋,家门口清水流淌,清水也可以充饥肠,吃鱼也不一定非要吃河里的鲂鲤,娶妻也不一定非要娶齐姜、宋子,这样平平淡淡清贫度日,不需要多么富贵,只要有一妻相伴一生,就是人生一大乐趣了,表达出了作者虽清贫但自我满足的乐观之情。另一方面从男女恋爱的角度来看,一对男女来幽会,男子看到那清水静静流淌的美丽景色,不禁感慨吃鱼也不一定非要吃河里的鲂鲤,娶妻也不一定非要娶齐姜、宋子,只要是与身边这位女子两情相悦,就可以牵手共度余生,表达出了作者对女子的浓浓爱意以及对现今状况的满足。
《国风•郑风•狡童》也是一首有关于男女恋爱的诗,刻画了一个虽然失恋但是却对已经离去的恋人一往情深的女子的形象,“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和现代女子一样的处在恋爱中的多疑心态,十分可爱生动。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周代的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被儒家奉为经典,先秦诸子也有很多在说理论证时,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增强说服力。对现在而言,促进了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的进步以及社会的文明的进步。《诗经》是一本很有阅读价值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