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读书报告
个人主要看法与观点
1.对《非理性繁荣》总评
罗伯特·希勒这本《非理性繁荣》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他看出了市场名利的喧嚣、势力的泡沫之下冷却凝结的市场本质的走势,并且大胆的预言了市场在虚假繁荣之下的衰落。也正如文中所说的:“实际上,该书研究的是投机性市场的行为,人类的易犯错误性以及资本主义体系的不稳定性。”
2.对市场虚假泡沫的预测
开篇罗伯特·希勒先生就通过数据分析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直到2000年的股票,预言了股市的崩盘,从结构方面分析了导致市场投机性泡沫的各种因素,尤其他关注到了新闻媒体对于金融市场方面的作用,之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从很难把握的心理因素,综合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观点,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市场投机性泡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专门开辟一章来讲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结合当前中国社会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国情,别有一番心境。
3.蓬齐骗局
蓬齐骗局,把下一轮投资者的投资作为报酬支付给前一轮投资者,以极高的回报率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最终在某一票收手不干,卷款潜逃。然而令我惊讶的是这种屡见不鲜的骗局总能获得成功。在阿尔巴尼亚的一场骗局甚至吸引了一部分国家资本注入。这也利用了某些人的心理,似乎别人赚得的钱比实实在在的理性要更让他们信服。“我们相信,欺骗是由需求决定的……在繁荣时期,财富被创造出来,人们是贪婪的,骗子就会出来利用人们对财富的渴望。”若是把蓬齐骗局扩大化,利用司法的漏洞和迟钝性,也就成为了投机性泡沫的一部分。
读后主要困惑与问题
1.书中举例说投资分析师彼得·林奇在富达投资集团干等的广告中称尽管历经了世界大战,但是股市是随着收益的大幅度上升而呈正比例关系上涨,然而他忽略了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因素,并且作者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股价波动不是由于投资者的任何非理性投资行为造成的”,可是他难道没有忽略短时间内的炒股行为吗?人们的从众心理,“买涨不买落”心理而造成的股价波动不稳定不计算在内吗?
2.作者在《投资者学习、忘却》一章中说,无论是在市场繁荣是还是在市场萧条时期,尽管债券的价格相对稳定,但人们更倾向于把资金注入到股票市场,因为股票风险溢价下降——为什么投资者对股票的额外补偿要求下降了?既然已经下降了选择更为稳健的债券投资不好吗?
参考文献:
1.《疯狂、惊恐和崩溃》查尔斯·金德伯格1989年出版
2.《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序言、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蓬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