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先生的文字是世间无暇并且脆弱的艺术品,赤裸,悲伤,真实。一旦进入了他的文学世界,便变得无法逃脱。斜阳,临近黄昏时远处云朵后染黄的一片金色,令人感到疏离又寂寞,这也是为何我选择翻开《斜阳》的原因。
此作品是作者的集大成,写于昭和二十二年,也就是太宰治先生离世的前一年。小说的主角原型是太宰治的情人太田静子,与她相识的过程中正值农用土地改革,在看了他让静子写的日记后,便激发了他想要书写一部关于落魄贵族的作品,《斜阳》便随之诞生。全篇讲述了原本贵族出身的和子因日本战败后不得不离开东京,告别曾经奢侈的生活,与母亲一起搬到伊豆乡下的一间别墅居住,靠着亲戚的资助勉强度日。在乡下的和子。渐渐习惯了脚踩泥土,完全丧失了贵族的样子,随着本以为在战争中丧命的弟弟直治归来,原本残破不堪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直治沉迷于酒精,不时花家里的钱与东京的一名叫上原二郎的作家花天酒地,在阅读了弟弟的日记明白了他真实想法后,在母亲病逝后,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得上原先生,也就在这时弟弟也在伊豆家中自杀离开了人世,在经历多重打击后,最终决定打破道德约束,独自抚养自己与上原先生的孩子。
全文在平静中埋藏着难以言喻的阴霾,对于情感的抓取感和生活中细微的浸润感使这部作在与其他传统文学相比显得独树一帜。太宰治先生的作品,有笔如刀,字字灼心。他用手下的笔写就的和子,不遗余力地向扭曲的世界宣唱着一个没落阶级、一种时代结束的挽歌。
文中四位主要人物分别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太宰治先生体内存在的一种人格,无论是因战争失去一切却依旧奋不顾身追求爱情的主人公和子,还是在文中唯一坚持了贵族情怀的理想人物和子的母亲,她们都是时代改革的牺牲者,对于生活的巨大改变,他们不得不去迎合,但是有一些事物,是想要挣脱却难以挣脱的,正如和子弟弟直治在遗书中最后一句写就的,“我是一个贵族”,太宰治先生也一直在与在与抛弃不了的贵族性斗争着。“在民众看来,我依然是个高傲而装模作样、古怪而拘谨的人”,幼时的优质条件,使他形成了一种极致的自尊心,也创造了条件使他远离社会丑陋又现实的面貌,贵族的心中也许都存在一个理想不容侵犯的浪漫主义世界吧,以此姿态再观现实,也不难理解为何太宰治先生的文字有着如此透彻的抨击性。
和子的情人上原先生,作者将自己身上的不被人理解的沉沦生活与仍然残存的反抗精神安置于了这样一个角色,无论从人物设定或者角色关系的角度来看,都像极了太宰治先生本人;弟弟直治,酗酒吸毒,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别使他充满了挫败感,他想要融入世间,却最终也不得如愿,选择了解脱。对于羽毛未丰的人们来说,死亡还是一个神秘而又新奇的未知数,他们或是被挫折消磨了年轻时该具有的所有热情,或是如作者一般不容许理想沾得一丝瑕疵的极端主义。在我看来,在追求死亡的人当中,大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悲观的寻死,找寻不到生存的意义,早已遍体鳞伤,另一种是积极的选择死亡,有些向死而生的意味,追求的是一种令人敬畏的永恒,“想到我从那讨厌的生命中完全解放出来的喜悦,那么我想,你们的悲伤就会逐渐消失。”“仅仅由于思想,人是不可能死的。”直治在信中这样写到,太宰治与直治的死亡属于第二种,他们用自己的死亡向读者向伪善的世界发出宣战,《斜阳》这部作品所表达的这种不妥协和和子代表的“新生”,成为了和我一样的万千“人间失格”者心灵的救赎。
斜阳投下日光,斑驳夺目,光晕中的和子眼睛明亮,她光彩依旧,她快乐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