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文集

作者:唐琼
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微读书报告

专业:行政管理2班

学号:173010087

姓名:唐琼

摘要:中国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

引言:蒋廷黻(1895-1965)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他在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1929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年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之职。1935年弃学从政。1965年10月9日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蒋廷黻先生研究历史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从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不小的学术成就,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本论:

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简要概括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演变,从鄙夷到学夷,中国逐渐从被打压中站起来,不断自强,不断探索救国之路,吸取前人经验不断前进,从技术,制度,到思想,我们逐步踏上了民族复兴之路。该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阐释

第一章:鄙夷与扶夷

那时的中国自认天朝上国,无需与外邦往来,直到鸦片战争战败,才逐渐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也是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开始,而其根源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也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准。而在鸦片战争时,国内曾分为鄙夷和扶夷两派,战争的最终结果也宣示了扶夷派的胜利。

第二章:洪秀全与曾国藩

这一章从洪秀全与曾国藩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救国的方案。正如书中所写的,‘我们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又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我们民族在近代所遇着的难关是双层的。’因此,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便兴起了。他带着宗教性质,极力推翻清政府。而太平军在各方面并不敌官军,可他们却也能发展至此,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全新的朝气,敢拼不怕死的勇气,更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不堪。而打败了洪秀全的曾国藩,更是刷新了新旧社会。他注重精神教育,并以此来操纵军队加强其团结力。但他领导的士大夫运动却只能救清政府而救不了国。

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

中国开始了探索之路。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机械。国人开始认识到必须要做些改变来救国了。可是他只看到了中国技术的落后而忽略了中国当时制度的缺陷。在当时的制度下想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维护统治是不可能的,其失败也是必然。

第四章:瓜分及民族复兴

甲午战败,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扫清了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

拓展阅读:

《中国抗日战争史》

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前六年局部抗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区,是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后八年的全面抗战是局部战争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最終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该书立足于记述真实历史,对国民党军队前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杭日民族统一成线形成后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政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日主战场等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历史还原。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消天罪行,中国战场与盟军共同对日展开战略反攻、日本投降后的国际格局设计等抗日战争的有关历史细节也都作了详绸的探讨。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宜布投降14年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赢得最后胜利的曲折战争历史,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

《中华民国史》

中华民国,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它在中国大陆存在的时间较短,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在中国大陆存在时间只有38年,然而今日仍在台湾延续,国祚已逾百年。其在中国历史及当代中国均具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抗战胜利后,人们对国民党寄予希望,期盼重整家园,繁荣社会,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国家。然而,国民党对沦陷区的经济接收,实际上是对沦陷区人民财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这不仅表现了国民党的严重政治腐败,也使广大人民群众失掉对国民党的信仰。内战频繁造成经济破坏,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也使城市中小工商业者面临经济破产,失去了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党专政和对中间政治势力的排斥、打击,使众多的民主党派、进步人士,远离国民党,纷纷倒向共产党一方。更重要的是国民党自建立政权以来,虽然也曾进行过一些土地改革试点,但始终没有认真考虑过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热切追求,不能满足农民的生存愿望,压制和打击农民,忽视农村社会改造和持续发展,因而在国民党对大陆统治的后期,完全丧失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多数农民倒向了共产党。这样,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被彻底孤立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日渐壮大的军事力量沉重打击下,其走向完全垮台是不可避免的。评价: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何炳棣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科学研究,实与罗先生(罗家伦)同开风气。他为中国近代史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为旧中国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观念,是一个开山的人。——郭廷以他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只是建筑在若干原始材料上,更要紧的是他发展的几个基本观念。有了这些观念的运用,他才能把这一大堆原始资料点活了。——李济

结论: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段黑暗与光明并存,困惑与希望交织的历史。在这段沉重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外国殖民者对中国的欺压与奴役,也听到了中国同胞的惨痛呼喊。我们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艰难的生存,在生死之间不断的徘徊着,挣扎着……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而为了不再被欺压,也为了洗刷这耻辱,我们的先辈开始了探索救国富国之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开始慢慢的站起来了……回望今朝,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日益幸福,安康,和平。而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应该牢记国耻,担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努力奋发图强,推动国家进步。

参考文献:

《鸦片战争史实考》姚薇元,人民版社1984年。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近代史新编》苑书义等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修订本。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