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与传统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三字经》想必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在我们每个人开始教育启蒙之时,我们就接触到了这蕴含了传统伦理的中国传统文化。都说:“读好书,好读书。”还有“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生的教育都离不开阅读经典来启迪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身为中国人阅读我们民族的经典文学更是应该的。纵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我们都可以发现在其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外在,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却是其中的魂。
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受到很多的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影响。一是家国一体,一是小农自然经济。中国处于封建时期时,这些都导致了当时的家长制的壮大。所以,无法避免的中国的传统伦理也同样被打上了一种家长制的烙印。家长制的实质是运用家族伦理来对是个体进行管理,所以每个人的言行都要符合家族的伦理道德。这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体现。
从孟子的《滕文公》中要求“尊卑、长幼、德行成为确定人的地位”开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便渗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伦理中有几大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等等都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比如闻名的孝悌故事《卧冰求鲤》中,王祥在天寒地冻之时,脱衣卧冰为母求鲤。又如我国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将军,相传岳飞的母亲在岳飞将军的背上曾刻下“精忠报国”四字,最后,岳飞将军也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它是中华民族各种文化精神互摄整合而成的有机体,儒道佛都是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是它随着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而生长发育。在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它与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时代性等相融为一体。所以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了伦理道德深邃的人文道德智慧。
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从先秦时期的孕育到汉唐时期的抽象发展最后是宋明时期的辩证综合。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时期都十分的特殊,在伦理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这三个时期刚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高潮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汉唐赋诗辉煌,还有宋词明小说。一次伦理思想的进步都是一次文化的大进步。
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一方面又有自身的内在远离和发展逻辑。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伦理道德影响甚大,以至于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便是伦理道德都是毋庸置疑的。直到今天为止,传统伦理道德对我们都有思考意义和起到了进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