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无需寻求特定意义的人生

作者:刘妙锦
主要内容     

初听到这本书名是在老师的课堂上,让我有些疑惑的是肉身何以沉重,然后确定选了这本书来看,则是因为这本书看起来稍有部分剧情,不会显得那么的枯燥乏味。但说实话,这种讲伦理的书是最易让人昏昏欲睡的。大抵是女孩子都会被美好的外表所吸引,我正是被书的简洁舒心的外壳所吸引。而当读完这本书,里面的关乎伦理的问题又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大概这就是每一本书所带给世界的魅力吧。让你不由自主的想去读,然后因为每一个文字引发人的思考。

读罢全书,我实在不敢说我读懂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是对人民民主和自由民主这两个概念在脑子里有了模型。刘小枫在厌倦了撰写学术论著之后,朋友们劝谏他写一些散文,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我们这一代的怕与爱》和《沉重的肉身》,《沉重的肉身》一书收录了作者刘小枫随笔8篇,他基本上是在讲故事,却又在讲故事时加了很多私活,给人一种暗有所指的味道。总的来说,他讲了个人和群体道德观念的差异性的问题,通过一个个作家的笔下的故事或者他们的生平来表达,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只是像个卖货郎打开了的货盖,管中窥豹的给我瞟了一眼,然后带着一脸神秘微笑的又把盖子盖上了。其实刘小枫自己都把这本书叫复叙事了,所以也没那么难看。我的理解其实是一本通过叙事来介绍现代性伦理发展史的书,并还有倾向性的探讨了现代伦理到底该走向哪个方向的问题。最开始的丹东之死关注的是现代性伦理问题的启蒙问题,有趣的是,他本人其实是有点抵触启蒙的,接下来又从古希腊讲到了昆德拉,借用一个故事把现代性伦理问题的历史和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在昆德拉、卡夫卡等人那里又开始讲现代伦理的几条发展可能性。

“身体有在世欲望,但没有选择价值偏好的能力,身体的影子——灵魂有能力选择价值偏好,但没有在世的欲望,只有当影子的价值偏好被身体的欲望感觉充满,才会形成一种生命热情。灵魂就是价值偏好,它必须通过身体来自己的偏好,没有身体,灵魂只是嘘气,所以说灵魂是身体的影子。”[1]

《薇娥丽卡的双重生活》里,薇娥丽卡热爱唱歌,但是心脏不好,这时候她要做出选择,为了唱歌是否值得付出生命,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唱歌更重要的了,即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她一直唱了下去直到心脏病发了倒地身亡,正是因为心脏带不动她沉重的肉身,最后导致薇娥丽卡的理想和肉身一起坍塌了。通篇读下来,刘小枫真的是在讲叙事和伦理吗,在我看来,他讲的是选择,是在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中挣扎辗转的情绪,讲的是这些情绪里无人聆听的叹息。在引言里,那个讲故事的大男孩,在革命时期里讲述着无关革命的故事,在一个氛围统一的大环境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总显得那么有吸引力,所以其他人才抛开偏见和争执,在寒冷漆黑的夜里,听他讲那些本该广为人知的故事,这种感觉是不是似曾相识,一千零一夜那个给国王讲故事的女孩?刘小枫借着丑小猫的故事告诉我们,伦理情景里鲜活的人物故事远比简单直接的道德令条来的更有感染力。或者说,他想用故事来讲伦理的本意就体现的很清楚了。

书里出现最多的,既不是叙事,也不是伦理,而是爱欲。在色诺芬的“十字路口赫拉克勒斯”的故事里,赫拉克勒斯遇到了卡吉亚和阿蕾特两位美女,前者代表肉体的爱欲,后者则代表美德。古代伦理偏爱爱着阿雷特而现代伦理则垂青卡吉亚。这是该不该和想不想,想做而不该做,该做而不想做,大致上讲的是这样的问题,古代伦理一遍遍的教育我们要用该不该来管束想不想,那现代伦理难道是在反驳我们需要用想不想来制定该不该么,这样想过于片面,现代伦理不是古典伦理的对立面,他们探讨的是同样的问题,该怎么处理爱欲。

希腊城邦文化和集权统治文化,都是为了解决管理问题,民主的优点有目共睹那为什么要用集权的中央统治,伦理问题何尝不是人在管理爱欲的问题,只是这个爱欲可以去追求阿蕾特也会去追求卡吉亚。苏格拉底的老师普罗狄科曾经告诫说,要追求前者而不要追求后者,因为后者代表着堕落。这种没有说明的道德条款仿佛柏拉图理想国里讲到的模型,先有了条款才有伦理,渐渐回过味来的现代人对此嗤之以鼻,这种告诫似乎只对古人有效,对于现代人已经失灵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丹东眼里,革命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可以允许人按照意愿追求卡吉亚吗?罗伯斯庇尔又何必做出这么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呢,他一再强调到,革命已经成功了,要罗伯斯庇尔不要再端着架子了。罗伯斯庇尔当然知道革命就是了追求卡吉亚,但是他还是说,阿蕾特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假如人们要不去追求阿蕾特,就要送他们去断头台。可以说,丹东为了追求卡吉亚才送掉了性命。丹东到死也不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这简直是一出喜剧,这让我想起一记野史,丘吉尔在本国遭到原本支持他的参议院议员们的弹劾,差点下台,罗斯福在首脑会议上嘲讽他,这就是你要维护的国民?你在坚持的东西有什么意义?丘吉尔回答他说:我坚持的,就是他们弹劾我的权利。

《菜根谭》里讲了这样一个关于爱欲的故事,未央生仰慕仙子的画像,日夜焚香祈祷期待与她见一面,感动了画中仙女,走出画来与他饮酒,未央生却在醉酒后生出爱欲。绝大多数的时候,人会去追求满足,可是人感受不了长久满足的滋味,人只能感受变化,最后统统感受到不满足,而不满足才是爱欲的滋味。

生活的敏感浸透到生活的隐喻中,往往让人失去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对生活的隐喻世界有所感的人并不少,而叙事作家却不多。讲故事需要一种运用语言表达对生命中的微妙音色的感受、突破生活的表征言语织体的能力。生活在言语中,人人都在言语中生活。叙事家是那种能够反向运用语言、进入形而上的文字世界的人。

结语

在纯粹物质的、不断重复的、随意轻率的肉欲狂欢中,人的身体感觉只会越来越迟钝和麻木,会丧失辨别差异的能力。就如人死不能逃避,但身体的迷醉会在某个时刻醒来,快乐是无处不在的,惶恐却无处遁形。“人性的苦恼都来源于人身的在体性欠缺与对美好的欲望之间的差距……个体生命的在体性欠缺与生命理想的欲望之间的不平衡,任何政治制度皆无力解决。”[2]而人在世就应当“经历过并懂得人生中的污浊和破碎的清纯,这清纯成为凝重的信念:仍然相信人生中毕竟有美好的幸福和景致。”[3]以及“不轻视每一颗在生命挣扎中破碎的心,不夸张自己的生命想象的受伤,体谅每一个在生命的挣扎中成为爱的碎片的生命。”[4]我们无需寻求生命特定的意义,因为人自身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闪光点。在人生出现的诱惑、挫折中,坚定自己的内心,敢于接受生命中挣扎的破碎的心,敢于相信人生中处处充满了美好的幸福和景致,这样我们才不虚此行。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