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是有关端午粽子的。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农历五月初五,老汪心中总会有一股相思在心底涌出。首先是他的味觉。若我们曾话别故土多年,我们便会知曾经萦绕在心底的味道,有无数个夜晚,我们苦苦思恋。这个味道,对于老汪来说,是妈妈的粽子味道。
老汪的家乡在江南的一个小镇,是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那种水乡,莹莹绕水间,山清水秀,倒映着两边高大的树木,老汪爱这片故土,曾光着脚丫地在池边戏水,曾暗恋过一个眉清目秀的姑娘,她的眼就像是一汪水,而此刻,老汪,他也正双眼湿润地品尝着故乡的味道。
有一种食物的味道叫相思,当你多年以后品尝到熟悉味道时,你尝到的并不是食物本身。是那一刻,当你舌尖触及食物的那一刻,味蕾打开,仿佛就回到了原来。
老汪刚从菜市场回来,带回几个粽子,包装的也很精美,这不同于故乡的粽子,妈妈的粽子。在老家,家家都要自己包粽子。粽子的米是妈妈今年春刚收割的新糯米,粽叶也是去田中采的,妈妈用新鲜的食材构成的美味装点了老汪的整个童年。
老汪在家中排行老三,家中三兄弟和母亲,爸爸在老汪小的时候出去打工就再也没回来过。家中两个哥哥都在镇里读初中时,老汪七八岁。妈妈一般不叫两兄弟回家,但每到端午,妈妈总会提前叫他们回来,老汪现在都还记得那清香,糯口的粽子,甜而不腻。端午节,妈妈还会特地去集市买几斤肉煮着吃,那时候每一年,老汪都期盼着端午的到来,这个为纪念着屈原的节日成为童年最幸福的时光。
一年年过去,母亲独自一人抚育着三个孩子,老汪现今也时常感慨中国女性的韧性,她们始终有一股力量度过生活的种种苦难,顽强地生活下来。母亲这样不辞辛苦地耕作着,她的背慢慢往下驼得厉害,头发也变得灰暗,这一年,老汪考起了市里的大学。当年哥哥们所报考的那所大学,哥哥们因想减轻妈妈的压力,谎称没考上,等妈妈知道,他们早已独自去打拼了。明天,老汪就要离家了,这一晚,妈妈把他叫到跟前,嘱咐他要好好学,不用担心家里,有什么需要写信告诉她,等等,老汪在昏暗的灯光下,发现她的母亲真的老了!妈妈的皮肤有些干,银发不知不觉间爬上她的前额,有些刺眼,深陷的眼睛中此刻无限的温柔和爱。
老汪知道妈妈舍不得,第二天天不亮就出发了,说好母亲不送,老汪爬上山,回头在一片夜色中找寻家的方向,发现远处有一个弱小的身影不易被看见,紧紧注视着他,那是妈妈,老汪看到了她,瘦弱的身影却那般高大,车来了,老汪收住了眼泪,向着另一个地方出发了,那是更远的地方,陌生的地方,也是老汪改变命运的地方。
此后,在大学的许多年,每到端午时节,老汪总会收到母亲寄来的清香的粽子,兄弟三人都在外,很少回家,而每年母亲寄来的粽子都是联系家的依傍。
老汪大学结束,在校等待分配工作时,突然老家有人带信说母亲摔了,很严重。老汪急忙跟带信人一起回家,又到了那熟悉的路口,老汪一眼就望见了母亲摔的那个地方,老汪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那个地方正是那早母亲目送他离开的那个地方,老汪哭出了声,他怎么想,母亲,瘦弱的母亲是如何费力爬上山又是如何苦苦等待望眼欲穿,等待他的儿子们回来。慈母的心,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多少个端午节,母亲浓浓的爱化作了清香的粽子,直入心肺。
而今,兄弟三在不同城市,老汪在天子脚下,每年端午数不尽的粽子,而与他却再也尝不到梦中深尝的味道。老汪去厨房热了热才买回的粽子,尝了口,它们已不是原来的味道,因为妈妈已经不在了。这时,老汪眼中闪出朵朵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