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早已散去。时钟敲过午夜十二点半。屋子里只剩下主人,还有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小说开篇第一段十分简短,虽然只是楔子,但可以看出这是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写的,直到正文伊始,也就是彼得罗维奇写在本子上的故事正式开展才转为了第一人称,而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
从第五节末尾就可断定其悲剧色彩。父亲老彼得罗维奇一眼就看出了儿子小彼得罗维奇对身前这位少女的心意,在询问了季娜伊达的身份后却完全不搭理儿子,“脚跟猛地一转”,与公爵小姐美妙地邂逅。而年轻的、天真的儿子突的发现他的父亲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英俊、更漂亮,那正值青春年华的、已经见识过诸多男子的没落公爵小姐,又怎能不对其动心呢?于是,在紧接着的末段得以印验:“我曾起步向季娜伊达走去,然而她连瞧也不瞧我一眼,又捧起书走开了。”
年仅十六岁的彼得罗维奇是年轻的、天真的,他正在往真正成人的方向过渡,恰在此时,二十一岁的季娜伊达撩拨起彼得罗维奇爱的神经,并且老熟的季娜伊达正是利用彼得罗维奇的天真一步一步、牢牢地将他把控在自已手里。而屠格涅夫也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彼得罗维奇的心路历程,加之彼得罗维奇的动作、神态,将他对爱情的渴望与盲目完全暴露了出来,这也是该小说的明线。天真者的初恋是苦涩的,但悲剧性的故事可不仅仅是苦涩这么简单,还含有凄惨、悲痛、泪水等,或许也正因为彼得罗维奇的天真,他遭受心灵的创害获得了教训,但他的父亲四十二岁时便由于中风去世,四年后他大学刚毕业时季娜伊达便由于难产而死。
《初恋》是屠格涅夫在其四十二岁时写的,而楔子中的彼得罗维奇也年届四十,再结合屠格涅夫的个人情感经历来看,不少人觉得《初恋》是屠格涅夫半自传性甚至是自传性的一部小说,那么,屠格涅夫究竟有着怎样的爱情呢?1843年秋,25岁的屠格涅夫在圣彼得堡的一场音乐会上,与年仅22岁却已为人妇的女中音波丽娜相遇了。二人一见倾心,接触也愈发的深,但均受过良好教育的两人谨守规矩,而波丽娜的丈夫也很豁达地接受了自已妻子的这位“蓝颜知己”。屠格涅夫的名气越来越大,自然不难以想象有多少积极为屠格涅夫撮合婚事的人、想嫁给屠格涅夫的“粉丝”们,然而屠格涅夫深深地沉浸在可望而不可及之中,致其终身未娶。
人们不仅感喟屠格涅夫的执著与坚韧,都说伟大的文学家耐得住寂寞,这在屠格涅夫身上得以完美体现,思索后想一想,似乎屠格涅夫真的如他笔下的彼得罗维奇一样,是吧?也许是,他们都太天真,天真得令人惋惜。也许不是,但他们都已经深深烙进万千读者以及有过初恋的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