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们和颜悦色,他们声音温柔,话语讨人欢喜;曾几何时,爱情无所禁忌,世界是一首歌,歌声动人心弦;曾几何时......一切都变成如今的模样。”
《悲惨世界》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是以拿破仑战争及之后十几年时间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后被多次翻拍演绎成电影。和雨果曾所著的众多作品一样,总能让人浑身抖一激灵,陷入沉思,久久回味。
故事整个主线是以主人公冉·阿让而展开。冉·阿让原是个实诚的工人,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着七个可怜的孩子,面对那年极寒的冬天,其中一个侄子几近在寒冷中饿死,他被迫在外偷了一块面包救孩子的命,却因此被抓进了监狱服了刑,加上中途因不忍狱中之苦而逃跑被抓回,服刑时间长达十九年。假释出狱后,苦役犯的罪名紧随着他,受人唾弃与凌辱,世界黑暗和充满偏见,他痛恨这个世界。在他心怀仇恨几近无法生存时,善良的主教米利埃救赎了冉·阿让早已心灰意冷的心,从此隐姓埋名重获新生。化名为马德兰的冉·阿让在努力下白手起家最后当上了人人称赞的市长,也在此期间遇到了受生活所迫的妓女芳汀。芳汀有美发皓齿,纯洁的她不幸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只身一人带着幼女珂赛特,为了养活女儿,在外打工并将女儿寄养在贪婪庸俗的泰纳迪埃一家的旅店里,在这对贪财的夫妻不断压榨下,骗芳汀女儿重病需大笔钱实际非人般对待珂赛特时,芳汀才做了妓女,卖了秀发,拔了皓齿。冉·阿让愿帮助这对可怜的母女,但他重遇了他曾在监狱里服刑时的狱长贾维,那个一心维护法律声张所谓的正义的警长。芳汀死了,冉·阿让怀着使命带上珂赛特开始了逃亡生活,成为了珂赛特唯一的亲人。珂赛特逐渐长大成人,本以为生活就这般平静的过下去了,但好景不长,珂赛特一见钟情年青人马里尤斯,并且二人重遇了泰纳迪埃夫妇和贾维。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马里尤斯同朋友带领人民起义追求和平,但起义失败了,马里尤斯身负重伤,冉·阿让拖着奄奄一息的他从下水道逃命,而用尽一生逮捕冉·阿让的贾维在战斗中被冉·阿让放过一命,面对充满仁义之心的冉·阿让,他终怀疑自己一生坚持着的正义与法律,相信犯错的人会幡然醒悟重新做人。冉·阿让在最后坦白了自己的身世,却遭到不理解,连珂赛特也冷眼相待,他离开了所有人,在教堂里与孤寂相伴,抑郁成疾。在生命的尽头,马里尤斯才知道冉·阿让是他的救命恩人,但他早已生命垂危,无憾长眠于珂赛特和马里尤斯怀中。
这是一段复杂而浑浊的时光,世界在战争中悲惨且可悲。但悲惨的不仅是这个世界,更多的应该是每个人在这一段时间里的人生。
对于冉·阿让,一个穷苦的生存坏境,因一块面包就毁了一生,隐姓埋名不断逃离,他心怀善意灵魂处于天堂,却被人们践踏进地狱,他从始至终都质问自己“我是谁?”,生命的尽头恳求神“主啊,带我走吧,受你荣光,带我回家”;对于芳汀,面对不幸的爱情,视为唯一需要存活的女儿,如尸体般被人蹂躏欺辱,临死前也未见心心挂念的女儿;甚至是对于一直处于“强势”的贾维,也一生在自己营造的正义与法律的世界里追捕着冉·阿让,最终质疑自己无法释怀;更不用说在硝烟四起战争不断里生存的无辜人民了,他们在那个年代,就是悲惨的。
可这个悲惨的世界中始存美好,终归和平。不管是冉·阿让不放弃的善意,还是人民团结起来的无畏和坚强的抗争,不论是不离不弃的亲情,携手并行的友情,怦然心动的爱情,都是悲惨中的希望啊。
“人间困苦都尝遍,终得见希望。谁要加入我们的征程?坚定地站在我身旁。跨过硝烟,越过街垒,新世界就在前方。听啊,人们在高唱,听远处战鼓声声响。他们会捧出未来,且看明日曙光。”
让我用悲惨世界电影里末尾的歌唱来感慨我的内心吧,是啊,曙光就在明日,在那悲惨世界破灭的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