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皮囊与人生

作者:谷欣蓓
主要内容     

皮囊与人生

——读《皮囊》有感

这是我第二次读《皮囊》这本书,大一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了一本感人的小说,泛泛读来也没什么大兴趣。这次从书架上再次看到它的身影,才想到再细细品味这本充满真挚情感的文章。

《皮囊》这本书是蔡崇达先生所著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他是“南方国际文学周”的联合发起人,也是《中国新闻周刊》的前执行主编,并且任职过多种报刊杂志社,在文章内容和情感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本《皮囊》虽然是先生的第一本文学作品,但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语言描述能力让这本书仿佛有了生命和感人至深的力量。这本书主要以叙事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在自己的人生中,通过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从中得到成长和改变,并且能让人从中寻求到人生的意义。他没有采用一般的小说写作手法,而是以单元结构的样式,把自己看似零零散散的体会和经历串联起来。这本书对第二遍阅读的我来说,实在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书,一本让我不想一口气看完的书。

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第二章《母亲的房子》。父亲要修房子,大大咧咧地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母亲的部分嫁妆买下了一块地,房子却迟迟没能建成。父亲中风,医药费、“我”的学费、姐姐的嫁妆、盖房子的债务……所有的重担都转移到了母亲身上,可她却仍然没有放弃盖房子的想法。父亲过世,母亲帮人做工、捡市场的剩菜叶来做饭,即使老房子的拆迁在即,母亲却固执得像个小孩,一定要盖完四层的房子。

初读的我还想:这位母亲为什么一定要盖好这房子呢?与其一家人一起吃苦去盖一间要拆的老房子,姐姐还得放弃更好的婚姻,还不如让现在的生活好一些。这样真的值得吗?我甚至开始觉得这个母亲是不负责的,是自私的。但当我第二次再看到“我”和姐姐对母亲的行为加以指责,而母亲红着脸争辩说:“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时,我想我或许懂得了母亲的“固执”,也看到了这间老房子存在的价值。

正如母亲所说,她需要去争这一口气。父亲的颓废、中风、无尽的债务让整个家庭陷入了痛苦之中,让家庭的成员看不到一丝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或许在旁人眼中,这个家早就摇摇欲坠。而母亲,她想重建一个家的支柱、一个让家庭成员有安全感的港湾。这间看似平凡普通的老房子成为了她内心深处最后的慰藉,也会这个家庭仍然完整和睦的证明。仿佛有了这房子,母亲即便是身体上受到再多的劳累和辛酸,她的心灵都能停泊在温暖的家中。换个角度而言,她坚持要盖好房子,也是为了父亲的体面,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个家还是那么的健全和幸福,这是出于母亲对父亲难以言说的爱和维护。同时这也是对子女负责任的体现。文章最后说:“我”看着同样在远方打拼的同事聊着遥远的故乡,独自庆幸虽然“我”现在可能买不起北京的房子,老房子也会被拆掉,但是“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这,是母亲和她的房子给“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无论漂泊在何方,有一份爱就在那里,就在那个坚固的家里等着“我”。

另外以《皮囊》命名的章节也十分令人感叹。其中那句“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更是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文中“我”的阿太已经九十九岁了,但与她身体的逐渐老去不同,她的心却始终保持着比年轻人还要有朝气。文中用“硬骨头”来形容阿太的不服输,让人感受到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找借口偷懒呢?《皮囊》用简单朴实的语言,看似不加一词对于现在的社会状况,可是通过故事,它将这些道理都隐喻其中。人人都是贪恋着自己这幅皮囊,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正视自己的内心和灵魂了呢?

当然,这本书花了着重的笔墨描写父亲这个角色。在第二章母亲的房子中就说,父亲老了,瘫痪了,不再是年少记忆中的那个威风八面的人物了。第三章更是用《残疾》做小标题,描述了随着父亲身体的衰老,他却是十分在意自己的“皮囊”的。他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看什么都不顺眼,整日里骂骂咧咧。生怕被人说一句不好,甚至不顾身体状况,强行像是想要证明什么一样,每天试图自己站起来工作。然而当父亲不得不接受自己成了一个日常生活都得靠人照顾的“废人”时,父亲终于开始思考着这皮囊对他来说是不是那么重要,开始正视自己,正视现实。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讲述了作者在医院照顾父亲时,在医院看到和经历过的人间百态。通过对不同皮囊的人的生活,情感和行为表现,展现出人的内心世界。《我的神明朋友》则是通过母亲对父亲的思念超越了身体上的行为,母亲开始信奉神灵,想通过精神上的沟通,弥补父亲死后的心灵空缺。

在这本书中,美丽独立的张美丽,相似却结局截然不同的阿小,自负骄傲的文展,家庭,亲人……一个个被作者用简洁但意蕴深邃的文字描写出来。皮囊中包含的是心,是灵魂。当我们在精心呵护着我们的皮囊的时候,看一看自己的心是不是还是那么明亮、通透,看看我们是否还能正视自己、正视他人。比起生活和现实来说,这部书的文字是轻的,但透过表面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作者那颗历经沧桑的少年心。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