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该如何改革
古人语:“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一个词。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接受了家庭教育,到后来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它总是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着自己自身的各种能力。但是在现代社会,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毛病。从红黄蓝幼儿园到大学教授,从小学恋爱到中学校园暴力……关于教育、学生、教师这些关键词在近年来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热议。我们也从中看出了一些教育事业所存在的问题。
1、教育的总概和教育分类
教育的按照阶段来分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按环境来分又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内容上来分又可以分成技能教育、心理教育、知识教育等等…毫无疑问,每一个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目前为止也还不能做到兼顾每一个面,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我们虽然在每个方面都在做出一定的改善,但是整体而言每个部分都是存在问题和缺点的。
2、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
2.1我国当代教育的优点。
我国现在的教育正在逐渐向开放、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发展了。比如高考不分文理,英语考两次…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政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是值得让人期待的。文理分科的局限性是很大的,它既让人做不到专注于某一刻,发展长板;又让人无法全面的吸取知识。而改成自己选修这种方式虽然看似比较麻烦,但是更加培养了学生自己的兴趣,反而成为了推动学生长处发展的动力。
其次,我国的教育制度和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就有所不同。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很强调的一点就是:规矩。学生要按照学校、家长定下的方案来走,超出一步那都算是不对,这也是让很多西方学者和研究者觉得有争论的部分,觉得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兴趣,阻碍了个性发展。但是我觉得统一的所谓的“流水线”教育模式仍然有不小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是需要指导的,有句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致上也可以拿来这里。如果放任学生、孩子自己去做什么,让他们自由选择,那么一些没有天赋又没有特别差的孩子应该怎么办呢?统一的教育可以做到让大家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形象,不至于在教育上两极分化严重。
最后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九年义务教育。这样教育制度使得很多字偏远山区、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买入学校的大门,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没有高知识素养人群的国家的未来是渺茫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读书的便宜渠道,打破西方所拥有的那种“阶级固化”。
2.2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问题。
从学生自己角度来看,第一,我国现今的教育模式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统一的学习和考试模式,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同一个“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那么要分出好坏就要靠学生自己,这在有形无形间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第二,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都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都关注于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兴趣、心理健康的关注。前一段时间一直宣传的“减负令”实际上在社会对成绩的关注下不但没有削减反而增加了。第三,灌输型教育也让学生失去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从小接受了灌输型教育,自己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降低了很多。
就家庭而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中很重要但又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一块。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触到我们身边的人文环境。而家人就是我们最先要接触的群体,我们学习走路、说话都是根据身边的大人学的。所以往往一些家长不在意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孩子有样学样,产生了种种问题,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从国家到父母个人都没有针对家庭教育有过多的重视。还有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带着孩子在周末学习乐器、舞蹈、书法,或者是跆拳道。家庭对性格的塑造能力是难以预料的。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大量的家庭劳动力都选择到更大的城市打工赚钱。这就导致了社会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不论是跟在父母身边的流动儿童,还是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我们现在的教育措施对他们的关心都是不够的。对他们用和一般学生一样的要求实在是苛刻。
就学校而言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育内容与社会脱节。尤其是中学教育,把应试考试作为了学习和教育的目的,考试内容变得死板无味。第二,教育准入门槛低,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在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只要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他就能胜任教师职务,没有更加严谨的考核制度和用人标准。第三,教育资源不均衡,存在地区、民族、政策的差异。偏远山区的教育质量肯定不能与北上广这样的发达城市来比。第四,对知识教育培养很重视,但对心理教育了解甚少。第五,教育模式出现问题:“宽进严出”好还是“严进宽出”好。第六,学生入学难。因为前面所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师也难免要向更优质的学校去。好的老师、好的学校往往就形成了对学生招收的严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户口的原因,非本地户口的孩子好像在大城市的好学校里学习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第七,高校腐败问题严重。近期查出来很多高校领导“小金库”问题。不少人从招生录取和后勤基建,从物资采购到科研经费,从校企到学术诚信等方面,高校腐败问题频频发生。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部分,大学的教育问题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的。
就政府而言,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来约束学校、学生和老师的行为。国家以前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不够,在改革上始终没有落到实处。另外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学校缺乏国家监管和巡查因此出现了很多骇人听闻的问题。国家的二孩政策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影响巨大的。二孩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教育资源形势变得更加严谨。
就社会来说,没有形成教育氛围,“尊师重道”已经成了一个遥远的词汇。大家对于教师的尊敬程度已经降低了很多。一些极端的学生甚至因为老师关注自己过多而用刀砍向老师。在社会的小部分人心中,老师不再是以前的园丁”、“蜡烛”,成为了管束学生、刁难学生的人。
3、教育仍需改革的措施
说了现在的教育事业的这么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和缓解这些问题和形势呢?
我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方面来分析。
3.1家庭教育改革
家庭教育的转变主要在于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要重视。首先,在孩子小时候就要注重培养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要发展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幼儿教育很多时候都不是应该让他们学习,而是要让他们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好的言行举止面对孩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学习适应环境就是模仿他人。而父母是他们最先接触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他们会记在心里并且模仿。因此家长要注重一个好的榜样形象去引导孩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再次,家长也要学会寓教于乐,注重综合发展。我们提倡解放孩子天性,但也并非一味的放纵。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下手,从中归纳出一些知识给他们,既能让他们更易接受,又不会抑制孩子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发展。欣赏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个性。最后,家长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的限度。不要用自己的期望去规划孩子的发展和教育。国家发布“减负令”却遭到了家长的反对,担心自己孩子因此而成绩下滑。
3.2学校教育改革
如我们前面所说学校给学生带来了太多的压力,但这些责任也不全在于学校。学校自身也有着压力,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获得更高等级、更多资源,学校要保证自己的升学率。因此我们要解决学校的种种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学校压力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对于学校的考核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评比。不只是把重点放在知识学习、升学率考核。更要从德、智、体、美全面考察。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连锁改革,只有大家每一个方面都改回来才能有所变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也必须把它落到实处。
第二点,小学教育在减负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可以将教学和趣味性游戏结合,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学习;又能够发掘他们的潜力,为学校的创新提供更多的途径。
第三,加强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教育资源的平衡。各个学校的老师要交流合作,交流教育经验。教育资源不足的学校要积极与资源较好的学校建立学习合作的关系,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对教育信息也要加强流通,增加流动性。
第四,中学的压力要适当减负。国家教育改革也正在向这个方面发展。我们现在的高考政策也在发生调整,现在英语考试可以参加两次,选择成绩更高的一次计入高考。这样的政策无疑是对高考考生的减负。在其他方面我们也要尽量做到这样的转变。或是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学习的机会,或是给他们在规定科目上更多次数的机会。
第五,大学要加强自身管理,不能用过于宽松的环境来管理学生。教师在注重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发展的培养。
第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中学,许多学生因为种种压力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发生了种种悲剧。高考考生跳楼事件屡见不鲜,大学高校学生怒杀室友……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让这些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学校的心理教育普遍不成熟,因此要建立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更加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3.3社会和国家制度完善。
前面我们所提及的改革,都是需要环环相扣,互相配合。社会对于教育也应该放到更全面的基础上,而不单单是把学生知识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更加注重他们的个性化和其他方面的优点,综合评价教育结果。
对于国家来说,就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给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改革制度中的不公平现象,让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更高。其次要加强监管,对学校教育要严格审查,不定期抽查。对于一些不合格学校要及时命令整改或是取消其资格。
4、结语。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急切的希望孩子们能够有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在现在社会我们该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扬个性和创新的机会和环境,不要过早的催熟他们。要培养出杰出人才,光靠现在的统一的教育是不行的,对于教育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教育改革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问题求解》2013年版,马国川、赵学勤著。
2.《中国教育问题分析—基干教育实践与教育政策的思考》2015年8月版,肖建彬著。
3.《西方教育问题史》2017年,单中惠著。
4.《起跑线之惑,中国教育问题调查》2013年7月版,程平源著。
5.视频《当前教育问题的反思一、二、三》曹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