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影子的存在也别忘记阳光
————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电影概述:《罗生门》是根据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拍摄而成的经典电影。主要讲述了强盗多襄丸、死者妻子、真相见证者樵夫为了自身目的各执一词、营造假象从而使事件扑朔迷离,让人难以得知武士死亡真相的故事。这部电影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奖和奥斯卡荣誉奖。
这部电影迷雾重重,版本众多。归根究底,就在于“人性”二字。这部电影诞生于日本二战时期,主要向我们展现的是人性的黑暗面。三个版本的讲述者可谓都是自私的。为了掩饰自己的背叛和自私,或是为了形成自己楚楚可怜、无所畏惧的形象,他们避重就轻,根本不管真相究竟如何,在讲述间就滴水不漏地推卸掉了自己责任,把真相与正义用虚假的厚土深埋下去。强盗多襄丸贪图美色、为非作歹,却还要把自己塑造成是拥有争胜之心;真砂狠心杀夫却还要立贞洁牌坊自称可怜;樵夫目睹了全部真相,却为了掩盖自己贪图匕首的私心而闭口不提。暗喻层次还不止于此。樵夫为什么一开始便知道全部真相却不说?我认为有三重原因。一则是掩盖自己贪财之心。二是不愿面对自身人性黑暗面而有的自我逃避遮掩之心。三是在被躲雨人揭穿后的窘态和慌乱可以看出的怕别人谩骂的羞耻心。这部影片的展现方式是倒叙,在一开始樵夫嘴里就一直重复着“太可怕了!”这不仅是对案件当事人人性的感慨,也是在看清自己后的震惊与失望。我看完这部电影,就像是看过一场血淋淋的“人性”尸体解剖。电影中说“罗生门这里的鬼,因为害怕人类,都逃走了。”这是多么的可怕啊!
在看完这部电影后,首先要做的,是认识到人性黑暗面的存在,承认它、正视它。人性最初是对着兽性而言的。所谓兽性,是如今约定俗称的没有伦理、没有道德,只追求物质满足而无思想的代名词。而人是复杂的,我们有自己的思想与特性。人性的所指便就不会仅仅是个单角度可以概括的狭义范围。确实,在人类的发展进展中,黑暗的显现并不少见。为一家之利的专制,扼杀过多少丰富思想;对权力的狂魔追求,造成了多少血流成河的战争。社会上,恩将仇报、党同伐异、仗势欺人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当下的刘鑫、江歌事件便是如此。对于个人,因嫉妒产生的中伤、因懒惰造成的退步,因自私产生的影响等都在我们的身边潜伏着。如此种种的事实都告诉我们:人类啊,不要再过于理想化自己了,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携带的丑陋吧!
赤裸的真相让人难以接受。现在,“人性”多与自私,懒惰,嫉妒联系在一起。每当有因为邪念而伤害他人的事情出现,人们便说“唉,人性就是这样。”每当懒惰造成的失去使人悔恨时,又会用“人生来就有惰性”来麻木开脱自己。似乎人性已经成为了人们逃避一切责任与过错的挡箭牌与镇定剂。但是在如同坠崖般的痛苦中下沉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一棒。是不是错给人性一个范围了?我不否认人性中会有不好的因素,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就绝对地一言以蔽之。正相对于人性存在黑暗面,人性中对美好的追求和努力也是不能忽视的。人之所以为人,自然有不同。我们也有善良本能。当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掉下井里,人会不假思索,条件反射地向前伸手抓住孩子,想要救救他。这时没有对自身利益的自私衡量,也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有的就是来源于人性美好的本能。战争可怕,但也有为了大家的生存和幸福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在地震、泥石流等天灾面前,也有用血肉之躯保护他人的榜样。所以啊,不要绝望。黑暗虽在,美好犹存。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
痛定思痛,拥抱美好。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被人性黑暗所伤的经历。但请不要就此失望与人性。作为这个时代的我们,在人性的黑暗面下,学会正视与反思。在这期间,我们能做的,首先是不要被同化。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边不平着现在遇到的种种不公,一边又在岔路口还是选择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事。曾经,多少前辈为了追求恋爱自由,不断斗争才从父母依照物质的安排中解放出来。而现在,又有很多人因为现实的因素,主动地让自己的爱情、婚姻物质化。这便是屈从于人性黑暗下导致的返潮与倒退。战胜人性黑暗的这场斗争更为艰巨,因为其来源于人类本身。我们总要学会悔改。正如《罗生门》里的樵夫,他看清了当事人的面目,也发现了自己的罪过。而他选择了悔改。面对那个襁褓里婴孩,他愿意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给人性留一点希望。世界总归是美好的。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好,追求美好。常美好中感动,用美好不断坚定自己走下去的决心。让炽热融化冰冷。我们要擦干被伤的眼泪,继续出门为美好感动的热泪盈眶。
希望我们,能够在人性影子中保护好自己。不要变坏,永远坚定地相信着真善美。如果可以,不只个人,让我们为世界的真情与美好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