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正快速地发展。日益扩大的新媒体传播渠道也逐渐为人们接收,并传递信息和提供了更广阔、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信息受媒体的关注,体现大众传播的商业化。由此,许多热点事件也随之出现。之所以被称为“热点”,在于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民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传播者通过以象征符的形式表现和传达关于生活中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
但在热点出现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一旦共通的意义空间消失,热点也将不复出现。然而,在热点出现过程中,把关人极其重要。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他需要把关某一事件,使之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同时又符合其的真实性的热点事件,造建共通的意义空间。就现代网络来讲,"互联网把关人"需要对收集的接受者接受信息的倾向事件进行总和,给予合适的时间发表,使之能够受到等多人的关注。
热点的出现不仅影一个人,还影响群体。在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下,很多人会因为,某个信息受到的关注度高,点击率高而接受信息,从而使热点事件更火热。同时,在群体中,可能出现意见的中坚人物,它就是意见领袖。例如,一位明星不经意转发的捐款似的信息,可能会受到大量的转发。此时,这位明星就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促使热点地产生。
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信息不断地被生产和消费,大众传播的信息即具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从而使热点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大众传播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可以协调公众的意愿,使传播的信息的受关注度更广,热点的分散性也随之广阔。
从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观上提到:“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团体乃至人物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播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毋庸置疑,热点是媒介赋予信息社会地位的产物之一,它会给事件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例如有些人在看报看新闻的时候喜欢关注标题或是头版头条,这就是传播者给予的一种条件,使这条信息更受关注,提升它成为热点事件的可能。
热点在传播者制定的拟态环境中发展出来的,也受拟态环境的制约。它制约着人的认知和行为,并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正是如此,我们在长期接受传播媒介的同时,对热点事件的敏感度就越来越好,这也是媒体议程设置的反应。在此之外,人们往往在“使用与满足”中拥有竞争心理和获得新知的需求中去获得“热点新闻”,从而推动热点的发展。
在马莱兹克模式中热点是受众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受众则对此进行内容的体验和感受。受众根据自身对热点的感兴趣的程度对热点新闻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关注,还有些受众会参与事件并进行评论。受众在接受热点内容的同时,由于热点新闻的接近性,可能会产生对自己或身边事情的认知,丰富人的认知基模。受众还可以进行选择性接触,相信自己喜欢或公信力强的媒体,从而推动人际传播的发展。在此,受众在“知沟”的影响下,对热点事件的认识度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