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中国小说史略之前,我想我们可以先来谈谈鲁迅。在自小的义务教育教材之中,鲁迅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但他的文章往往也是课文里最难懂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我们看到的是鲁迅与故乡;从狂人日记到刘和珍君,我们看到的是鲁迅与民族;而这本《中国小说史略》,我看到的是鲁迅与做学。
众所周知,鲁迅的工作,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都是直接登堂入室的高度成熟。荒原一片的基础上,鲁迅奇峰突起,达到后世仰慕的水准。到如今,我们再回头去研究鲁迅,更发现于那个时代中他的不易与伟大,鲁迅的贡献,是对整个汉文化圈而言的,绝不限于一人一地一时一域。就说这本小说史,在他之前,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研究几乎没有,在他之后,就只剩下修修补补的工作了。所以读鲁迅的作品,总不会让人失望。
这本《中国小说史略》原本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成书后作为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依他自己所言则是:“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憭,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书中对于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进行概括性的分析总结,言简意赅。文言文的书写方式让我们读起来有些难度,对古典小说无基础知识了解的人读起来更是有些不知所云,且书中有些观点因时代的局限在今天看来也有待商榷,但其仍然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经典之作,它描画出了一条脉络清晰的数千年中国小说进行的线索,不可不读。
从书中目录看来,整本书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从史家对于小说的著录及论述,到神话与传说,到六朝、唐、宋元明清,最后便是清末的谴责小说。先由神话传说说起也体现了鲁迅先生认为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的观点和其做学的思想。早在先生在北大讲学之时,这样的观点便已形成,“凡民族,当草昧之时,皆有神话。神话言天地之所由创成与神祇之情状,即原始宗教信仰矣”但并未指明神话传说如何转变为“小说”。后来,鲁迅先生借用日本高木敏雄《比较神话学》中的有关文艺的意识进化论思想和接受德国马克斯·缪清有关神话由来、性质及“人”在神话与传说演进过程中的作用等观点,以神格为中心,试图突出人及人性觉醒对文艺演进的重要性,这也为后来作者在“五四”思想运动的影响下提出的创造者由“无意为小说”向“有意为之”演进的观点提供了思想基础。在此,我们发现鲁迅先生仍然未对神话传说如何转化为“小说”做详细论述,也并未对“小说”二字做一界定,“小说”的定义、性质、内涵、外延等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都有意规避。后在修订版本中,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开头即冠以“志怪之作,庄子谓有齐谐,列子则称夷坚,然皆寓言,不足征信。《汉志》乃云出于稗官,然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也体现了以“神话与传说”作为文学作品创作的起源,是彼时中外学者的共同选择,鲁迅只是略以吸纳并采用成说罢了。
至于为何,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去探寻其背后的原因,看到的是一位学者在思想激流碰撞的时代的迷茫。鲁迅一向是一个用于纳新、创新的人,其深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小说起源的观点中,在书中体现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在提到《西游记时》,指出“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点出了《西游记》的现实社会意义,也体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精神。正是因此,由于当时中西方文化观念的巨大差异,影响了作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特质、价值的判断,另一方面又想与当时胡适以西套中的不同方式,试图证明“小说”之名中国古亦有之,从梳理历代史志著录小说作品入手,证明小说已为以正史为代表的正统文化所接受。所以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一方面将神话与传说当作中国古代小说起源的绝对阶段予以强化,作为论述的基点;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史志著录描述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机制及原因,却并未解释清楚“小说”这样一个中心词汇。但这样的问题并不影响他在做学问上不固步自封,勇于纳新,将做学与时代相联系,体现时代精神并能独到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优良品质。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曾略提到过鲁迅先生写《中国小说史略》所付出的的艰辛和心力。在写成这本巨著之前,作者做了大量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辛亥革命前夕,作者鲁迅就开始了对古代小说的辨伪、辑佚及书目的整理,“正讹辨伪,正本清源”,先后辑校完成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及《唐宋传奇集》。《古小说钩沉》辑校唐以前残存古小说凡36种,涵盖了《中国小说史略》从第3至第7篇的主要材料,工作耗时3年,鲁迅阅读了大量古籍,抄录了大小6000张卡片。《小说旧闻钞》辑录宋以后小说41种,参考了明清时的93种书籍凡1570卷。《唐宋传奇集》从辑录到出版历时15年,内收唐宋小说45篇。鲁迅先生耗费了大量时间系统地整理古小说资料,作者曾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方困瘁,无力买书,则假自中央图书馆等,废寝辍食,锐意穷搜,时或得之,瞿然而喜。”可见鲁迅先生对做学的用心程度之深。
《中国小说史略》这本书,不仅对内涵丰富,能拓展我们的知识,更多的,对我们如今大学生做人做学也有诸多启迪。如今我们对学习的钻研和对问题的研究再难以有像那个时代鲁迅先生的耐心和毅力,常常会在一知半解和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侃侃而谈,很大程度上都带着自己的主观思维,而缺少全面的视角和理性的眼光。这对于一个学文学的人,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说,是非常忌讳的。我们常常崇拜敬仰伟人,却忘记成就伟人的也是他们人生路上一个一个踏实认真的步伐。
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多阅读,多思考,才是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