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贯穿其中甚至可以说是核心思想的无疑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文化体系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而本文探讨的就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为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说起,其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体系更像是一个套一个的圈子,家族在最中心,向外依次是村落、国家,造成了中国人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也形成了家族、宗族再到国家这样一个结构。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伦理关系。纵观过去古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都是严格按照伦理秩序进行的,各种行为都逃不开一个“礼”字,逃不出“伦理”对人的束缚。这么说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属于核心地位。
其次,从中国伦理道德思想本身说起,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随着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而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与各时代的文化精神相互融汇整合。从先秦时期的神话与《周易》一书中可见“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阴阳二分”这样的构建起中国人最初构建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发展到西周时期,确立了明确的礼乐制度,建立了人们在文明社会中应遵循的伦理政治秩序。从自上而下的分封制度到严格按照品级规定礼仪规格,将“礼”的秩序植入人们的心中。在以后的百家争鸣时期,孔子在恢复周礼的目的下,创造性的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道德体系,后经孟子等人的逐渐完善,加之《礼记》的成书,儒家伦理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在董仲舒“独尊儒术”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成为了不可动摇的社会礼教体系,对后来的社会和思想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核心领导作用。尽管儒家伦理体系在后世发展中也曾经受冲突和考验,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理论”的出现以及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但这都是对儒家伦理在不同社会时期的一种发展和创新,其核心地位一直未改变过。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即儒家伦理之所以能在中国占主导地位,当然与统治阶级的利用与提倡分不开,但之所以被重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儒家伦理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需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在几千年社会发展道路中对中国人民起到了一种精神引导和三观树立的作用,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的文化血脉。即使是在今天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批判扬弃的发展过程中,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精忠爱国、修己慎独、勤俭廉正等优秀的传统美德依然值得我们永远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