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在耳边不知道盈盈绕绕了多少遍。许是恃才放旷,所以一直没绕进心里,便是食了它的苦果。
诚然,中学时期,对课本教材谈不上尽心尽力,但却独热衷于光怪陆离的小说,泥沙俱下,摸爬滚打,文学底子倒是有了些,算是有了几分才情。可一到大学,虽然上进心犹在,偶尔反省自勉,但难免还是有所松懈。一句让无数人膝盖中枪的话:间歇性满腔热血,长时间迷茫犯懒。有时一心想着充实自我,沉淀精神,但一个恍惚却如南柯一梦般消逝,剩下怅然和后悔,时间着实是等不了你,好在能警醒,不说濯清泉以自洁,也能说得上一场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为什么突然又想到它,书到用时方恨少?除了本能意识的危机感,还有现实压迫。过去老喜欢借文字抒发心情,写下点什么,或是寻求情感共鸣,或是精神自由,或是记录释放。有一天却猛地发现,抒发的情感越来越少,确切的说是越来越简陋,思维的土地越来越贫瘠了,远不如过去开阔,没有饱满的精神世界,何来腹有诗书气质华?我终于发现是我的腹中笔墨不够了,以致于无法满足现阶段,比之不足,比下有余,便写不出那样满意的东西来。我手写我心,心之所处,身之所在,身无万里路走,心无万卷书阅,故此,画地为牢。
或许,现在的生活太浮躁,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节奏,说到底还是诱惑太多,自由死于享乐。人们本就不需要开脱自己,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谈及的:“人们终将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起初是为了消遣,后来却成了深陷而无法自拔,一昧的娱乐使人庸俗,深陷“楚门的世界”而不自知,当世界或现实开始露出本该属于它的峥嵘时,你已经因无法适应而被淘汰。其实本身,世界对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抛开环境不谈,它给了每一个人上升的潜力,就在于你本身,是否战胜了欲望,无欲则刚,所以足够平静。
虽然此刻的我在试图明白,在想去看到什么,但同样我也在审问,我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去战胜怠惰的自己?生活的考验一直在继续,金无足赤,在这样一个逐渐入世的年纪,待我先读万卷书,或是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