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读书报告

作者:何美璇
主要内容     

历史学家王笛先生的专著《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这本书在导言中就提到了他主要想研究的三个主题:第一是研究茶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第二是研究像茶馆这样的小商业的经营;第三是茶馆在公共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本书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可以概括成是作者用茶馆这种在当时的成都社会普遍而又受欢迎的小商业公共区域,来纵观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在书中,作者通过研究茶馆,给读者阐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变迁,由小见大的逐渐揭示出国家是怎样逐步深入和干涉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这也是作者的序言中提出的写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东西。

初读《茶馆》这本书时,作者在引子中提到了早茶,并引用了“一城居民半茶客”这句民谚。作为半个广东人,让我不禁想到了广东的早茶文化,早茶在岭南地区也早已是一种饮食风俗。在广东没有茶馆,而叫茶楼,实质就是吃早餐,各式各样的糕点、粥水供其选择;而在成都则不同,茶馆是纯粹的,一口土灶上坐着十几把铜壶,烧的呼呼作响。小贩们吆喝着,成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认为可以用“小茶馆中有着大世界”这句话来形容这本书所透露出的主题。在书中我似乎能看到在一个个小的茶馆里有着什么样的人,谈着什么样的事,以及他们对在茶馆中出现的女性又有着怎样的想法,这是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带来的新文化中间的一种碰撞和摩擦。

本书记录的年代是晚清和民国时期,这时的中国正是政治局势剧烈动荡的时期,也正经历着经济政治的社会变迁。作者利用茶馆这样一个微观世界,通过描述人们在茶馆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气的转变,逐渐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削弱了社会的力量,而茶馆就是被约束的一个舞台。1840年后,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一些激进人士引进西方文化和技术,试图改变落后的中国,在众多的变革、经济状况的衰弱以及国家政治的改变中,成都的茶馆依然以其独有的生存之道存活了下来。这似乎表明成都茶馆这种大众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新进的文化无法影响这种传统文化的改变,就如同在书中作者拿茶馆与新出现的咖啡馆、酒吧相比较,中国人认为茶馆无疑是公共生活空间的一种存在。

另一方面,作者还通过女性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变化,从一开始,作者介绍到茶馆是不允许女性进入的。就如同中国古代看待男女问题一样,重男轻女。在辛亥革命后女性的地位才逐渐有所提升,再后来作者描写到女性开始进入茶馆,这其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障碍,包括政府对女性进入公共场所的抑制、对女艺人的严格要求等,经历了几十年也难以完全改变社会对女性的看法,这也正能反映出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有多么坎坷和曲折。

从茶馆的变迁到社会的变迁,在细枝末节中我从作者由小见大的历史研究方式中感受到,他非常生动形象的用茶馆的休闲娱乐活动展现出来。《茶馆》是一本值得深究的书,来自迪肯森学院的学者全大伟曾说:“当我一边喝茶,一边读这本书的时候,各种成都茶馆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因素都生动的呈现在我的脑海里,精神随之一振。王笛令人信服的证明,茶馆是中国城市社会的一个缩影。书中所使用的材料令人欣喜和惊叹。”王笛先生把读者带入一个城市的内部,让我们亲身接触到社会底层,仿佛身临其境般随作者一起走进了中国社会的20世纪。

在这50年里,茶桌上的风云变幻让这些茶馆里的小人物为茶馆和日常文化取得了最终胜利,也许今后那种吵吵嚷嚷的茶馆生活会不复存在,但所有在茶馆里的这些人有一天终将能知道他们为捍卫这种地域文化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