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应该能算是当下年轻人最想去的国家之一,因为从韩剧里看到的韩国的浪漫和繁华,这些都让我们为之向往。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具最有韩国娱乐文化代表的综艺节目——《runningman》。
《runningman》自2010年开播以来已经陪伴观众快有7年的时间了,但就在今年的10月,其中一个成员Gary因为想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而宣布退出,由原来的7人变成了6人。令众多粉丝们感到惋惜。接着又在不久后的12月,此节目更是爆出另外两位成员宋智孝、金钟国也要退出,并由另一位主持人姜虎东代替与其他成员重新组合。这个消息一出,网络上便迅速传开,微博、朋友圈等都在议论这件事。
《runningman》成员退出的消息一下子从韩国传到中国,成为热点新闻,是由于从人际传播转变为大众传播。这个消息关注的人多数为年轻人,在学生们的朋友圈里传播的较为广泛,也是因为作为社会群体的受众是分为多种不同类别的,在中国收看《runningman》这个节目的人大多为学生一类的年轻人,他们对媒介的接触、内容的选择以及文化背景都与一些70年代前后的受众群不同。80、90后的人们对微博的使用远远大于70后。
而就在传出成员要退出的消息不久后,网上马上又爆出宋智孝、金钟国的退出并非自愿,而是该节目的制作公司私自定下要两位成员退出的消息,网友一下把矛头指向了制作公司,认为他们这么做伤害了两位主持人,也伤害了所有支持《runningman》的人。受众观念的转变体现了“沉默的螺旋”的原理,由原来的为成员的退出感到惋惜变成指责制作公司的做法不得当,舆论一边倒向指责公司这边,态度发生了反转,“螺旋”就发生了反转。这个消息的反转也体现了“议程功能设置”理论,我们所看到的消息是通过大众传媒报道出来的消息,我们对于这个消息的认知以及发表的意见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因为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响源,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报道《runningman》的相关消息,原先引导受众对成员的退出感到惋惜,后来又报道是因为制作公司的原因后,引导受众开始指责公司的做法,传媒的报道影响着人们对这件事的判断性,所以受众才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
以马莱兹克模式分析,把制作公司看作传播者,他们做出换人的决策是由该节目的收视率、观众对主持人的喜爱程度等这些因素影响的。他们想要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所以希望通过换人的方法来改善,但他们却忽略了受众真正喜爱的是什么,做出了瞒着节目成员私自换下他们的错误决定;把观众看作是受传者,影响他们对制作公司进行抨击的因素在于受众认为公司的做法伤害了他们喜爱的明星,也伤害了他们一直喜爱这个节目的心,一个个受众作为群体的一员,越来越多的受众发表对公司的抨击,影响着更多的受众认为是制作公司的不对;微博作为传播媒介,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来自传播者对讯息的选择和受传者对媒介的内容的接触两个方面,从《runningman》这个事件来说,该制作公司把不实的消息公布出去,到事情正真的结果被爆出,是传播者背后的许多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制作团队想要通过该事件引发话题,来提高收视率,让节目重新获得关注等,那么中国的受众们知道这些消息也是通过一些网络平台来了解的,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发表言论可以匿名,所以众多的网友们都向着舆论的方向来谴责这个制作公司对节目成员的不负责任,这些都是影响媒介方面的因素。
最后,《runningman》这个节目还是没逃过停播的最坏结果。一个“热点”的传播是通过多个方面,多个渠道传播出去的,“热点”会出现也是因为内容受人关注,还有大众传媒的报道,一个“热点”过去之后,还会有更多的“热点”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