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雾都孤儿》读书笔记

作者:何美璇
主要内容     

本次我选读的书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小说《雾都孤儿》,这部小说创作的时间的19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加上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社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对儿童的教育也开始重视起来。虽然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但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贫民窟人们的生活得不到重视,流浪的儿童越来越多。而作者本人童年的经历正是他创作这本小说的真实背景,所以小说里刻画出的小主人公奥利弗的形象栩栩如生,让我看到了孩子的童真和那种不向恶势力屈服、低头的倔强,更让我相信人性本善,只要经得住磨砺和考验,幸福的大门一定会被我们用双手打开。本书我用的是泛读的方法去阅读的。

《雾都孤儿》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孕妇在生下孩子之后便离开人世,孩子成了无名的孤儿。在被教会收养后,被女管事送去工厂做苦力,后来又经历了当殡仪馆的学徒,在遭到其他学徒的欺负后,艰难逃出。饥寒交迫走在路上,被少年亚狄收留,却发现误进了盗贼的窝,被迫去偷窃,在一次和亚狄行窃的时候,亚狄失手,心虚的奥利弗撒腿就跑,却被警察抓住,关进了警局。盗贼的头目费金斥责亚狄无用,又担心奥利弗在警局说出他们的事,便派皮利的妻子南希假装奥利弗的姐姐,把他从警局了领回来。书店的老板认出偷窃的人并非奥利弗,被窃的主人因此对奥利弗被抓深表歉意,又觉得奥利弗长得机灵可爱,于是决定收留他。主人是伦敦的富翁罗伯特,在罗伯特家里奥利弗不愁吃穿,还可以上学。但这件事被罗伯特的亲戚孟斯知道了,孟斯暗中调查奥利弗身世,发现原来他就是罗伯特苦苦寻找的孙子,孟斯担心罗伯特死后的遗产被奥利弗全部继承,于是伙同盗贼皮利谋害奥利弗。后来皮利的妻子南希得知奥利弗身世后十分同情他,偷偷把消息告诉罗伯特,结果被皮利发现,打死了南希。罗伯特见南希在约定时间没来便报了警,最终皮利和孟斯还是难逃法网,被拘捕,奥利弗也和罗伯特团聚了。

《雾都孤儿》这本书精彩、写实,吸引了全球的读者,其中也包括一些专家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乔国强发表的《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的反犹主义倾向》中说道:“狄更斯并不是严格按照显示主义所强调的真实性原则来反映书中所揭露出的社会犯罪现象,而是从种族主义出发,认为犹太人生来就带有恶魔般的品性,书中对犹太人费金的刻画正是如此”。还有渤海大学教授刘建芳发表的《<雾都孤儿>中的人物解读》中说道作者狄更斯利用书中的人物来批判当时社会上的黑暗。

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过《雾都孤儿》这本书后都一定会有自己对这本书的思考和看法。虽然我没有专家们如此专业的评论,但我看完这本书后,我从书中看到的是奥利弗这个孩子心中的善良,是他在复杂、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任然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内心,是我们在险恶的社会中依旧要保持的是不变的善性。《雾都孤儿》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在书中作者大部分是在描写主人公从出身后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在描写这个社会的黑暗和残暴,但即使是这样,奥利弗仍仿佛是这些污浊中的一股清流,他身上所具备的天真善良的优点暖化了我们这些读者,让我们愿意去相信这个社会的好的方面的所在。这本书描述的社会和人物的刻画真实、形象,也许是和作者在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作者狄更斯的童年也是像奥利弗一样是生活在贫民窟孩子,他见惯了这些贫苦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所以在创作时也带有一些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法。我不仅在书中看到了这些,在翻拍的电影中,小主人公奥利弗的饰演者的形象同样是干净,带有童真的,与那些盗贼一类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书中所说:“这种阴暗的颜色只是他们自己带有偏见的眼睛与心灵的反应罢了,真实的色彩是十分美妙的,需要的是更加清澈的眼光。”

回顾读书的过程,我用的是泛读的方法,有一些片段可能略过了没有看到,有时还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这是我读书时不足的地方,希望在读下一本书时可以得到改善。通过读了《雾都孤儿》这本小说,让我了解了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工业发展的时期,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政治上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就是使贫富差距加大,在贫民窟的人们生活更加没有了保障。通过小说创作出的儿童的纯真形象,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希望这种卑劣的情况能够得到改善。这就是我对这本小说的的一些新特体会。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