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九月,离开了山水宜人的桂林,来到了天府之都的成都上学。成都,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所知道的成都就是春熙路的繁华,天府广场的威严,宽窄巷子的古韵。我所不知道的,就是成都博物馆的精华。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走进了位于成都天府广场的成都博物馆。一下子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精致的建筑外表和排满长龙的人们。博物馆共有五层,第一层,就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乾隆展。刚走进去,门的上方就写着“盛世天子”四个大字,以及乾隆皇帝的巨大画像。他的威武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的合影,我也忍不住站到了天子的“脚下”,咔嚓的来了一张。走进馆内,大大小小的陶瓷玉器,摆放整齐的座椅板凳,耸立着的八旗官服以及皇帝皇后的华丽服饰,无不让我啧啧赞叹。不禁感慨道乾隆盛世的辉煌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高深和繁荣。
参观完了乾隆展,我来到了第二层。馆内的第二至第四层是根据时间顺序从先秦时代一直到中国近代的。第二层里的文物有着和乾隆展明显的区别。第二层主要是先秦时期的文物,大多数文物都是泥质的,没有清朝时期的富丽堂皇。在这一层里,我欣赏到了秦兵马俑,羊子山土台,还有当时的房屋建筑,在文明程度还并不高的当时就能够制造出来这些东西,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强大与伟大。其中秦兵马俑让我驻足最久,没有机会到西安一睹兵马俑的浩大,但在成都博物馆里也可以从小部分的缩影里看出秦兵马俑并非是浪得虚名泥石士兵,而是真正的恢弘巨制。虽然看不到刚出土时的栩栩如生,但也能从兵马俑雕刻出的表情,动作和服装的细致上想象出当时工匠们在制造时的细心和辛劳。
我接着往上走,来到了最高层——第五层的皮影木偶展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皮影和木偶,一个个制作成人型的小木偶被一根根细线吊着,摆出千姿百态的造型。有唱戏的,耍武术的,有天上的王母娘娘和众仙家们,还有从小看到大的唐僧师徒四人。这些精美的木偶人被放在一个巨大的玻璃馆内,称作“偶韵新姿”,同时也是向人们重现经典剧目大观。这些木偶戏剧目,不仅是中国木偶戏的表演精髓,也是地方戏的微缩形态,是具有传统戏曲性质的木偶戏。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木偶戏涌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木偶剧目,在内容上自主创新,在形式上千变万化,更加适应现代舞台及时代需求。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网络的发展,鲜少有人真正懂得木偶戏的精髓所在,这个展馆不仅展示着木偶戏,也是对木偶文化,戏剧文化的一种传承。
随着走出木偶展馆,我的博物馆之旅也到了尾声。通过今天的参观,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越来越佩服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你们也想和我有一样的体验,也迈出脚步,来成都博物馆一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