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从一个小点看到全世界

作者:邹颖
主要内容

从一个小点看到全世界

——读《万历十五年》

16汉语言2班邹颖163070197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历史学类著作,其英文版书名叫“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TheMingDynastyinDecline”。作者黄仁宇着眼于发生在明朝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间以往被历史学家们忽略的小事件,而由这些小事件发展的一条条线索相互连接起来,最后竟间接或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关于《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一直有一些争议和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赞其大历史观或贬其一厢情愿。

大历史观,即将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现在作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对未来社会的走向做出一定预测的历史观。

《万历十五年》写的是“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潜水艇夹肉面包'结构”,这是黄仁宇先生自己的看法,但只要分析罗列全书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万历十五年》的结构更像是蛛网式的。这种结构在历史著作中极为少见,基于大量的史实资料,作者用万历皇帝、内阁首辅张居正、申时行、清官海瑞、边疆大将戚继光、思想家李贽六个人物形象代表的背后明朝的政治、官制、法治、国防、思想等五个方面,由这五条线索构成了全书的主骨,每条主骨之间都有不同层次的牵连,由此构成一个层层深入、范围逐渐缩小的蛛网结构,最后指向明朝的灭亡。从一个点向下深入挖掘,这是过往的历史著作所没有的,历史著作往往平铺直叙,顺着时间发展的线索记录,并不会往下深入挖掘和探索。《万历十五年》独特的文学性叙事与通俗化经典的手法,“从历史铭刻在本体上的相对原始印迹看,《万历十五年》在其相当通俗化和文学性的叙事中恒持着历史的真实。”黄仁宇先生在书中加入了自己的大历史观,用历史上1587这一年里发生的事件总结出明朝灭亡的原因,又用明朝这一个时代的灭亡来反映中国自古以来各个王朝兴衰的原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黄仁宇先生用大历史观,从过去历史的脉络中看到现代社会的优越和不足,用历史的经验来指导现在整个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其中黄仁宇先生重点批评了中国古代王朝常以道德代替法律,指出道德并非万能的,不能代替技术,更不能代替法律。明朝正是因为过分看重道德伦理的约束,而忽视了技术和法律的发展,甚至忽视了边疆的安全问题,才最终走向覆灭。基本线索中的五个人物,张居正权倾朝野而不得善终,申时行和平庸碌而不受器重,海瑞虽然公正严明而不受赏识,戚继光抗击倭寇战功显赫而被迫去职,李贽不断在极端自由与极端禁锢中挣扎,万历皇帝行动处处受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这些都是因为过分强调道德伦理的结果,而道德伦理一旦失调,整个国家的平衡也被打乱。这一点从明朝的祭祀制度也有体现,但自万历皇帝开始,这一套祭祀体系也逐渐混乱,赵轶峰先生在《明代的变迁》一书中记载:“神宗以后,祭祀对象不仅混乱,而且祭祀之典也大失庄严诚敬之意,根据万历二十一年七月礼科都给事中张贞观的一份奏疏,神宗早已不勤祭祀……”

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在成书之时正直文革结束,我国百废待兴。不可质疑的是,过去的历史的确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前车之鉴。

但这样蛛网式的结构和大历史观也不是没有弊端的。由于没有按历史著作一贯的时间顺序进行延展,《万历十五年》稍微缺失了作为历史著作的权威感,选用六个典型人物作为切入点来展开史实,与历史人物传记的题材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历史人物传记不能算作历史著作,只能作为历史性作品来阅读,其细节方面多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认识和想象,但大的框架结构依然基于史实文献。但《万历十五年》中的人物描写也不是十分得细致,与《明朝那些事儿》比起来略显逊色。以申时行这个人物为例,在《万历十五年》多次只是提到其忠厚和平,好劝和,而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则详细写了他“和稀泥的艺术”,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对此,申时行有很深的认识。作为天字第一号混事的高手,他既不想得罪领导,又不想得罪同事,为实现安定团结,几十年如一日地和稀泥”

《万历十五年》之所以受到一些贬批,正是因为其切入点与角度比较尴尬,蛛网式的结构虽然新颖奇特,但相比其他历史著作缺乏了一点逻辑结构的完整与严谨。黄仁宇先生自己也曾说:“大学出版社则认为这书既不像断代史,也不像专题论文,又缺乏分析与解剖,实在是不伦不类。”这话虽然一针见血,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万历十五年》是由点及面同时向多个方向展开,又层层缩小范围,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发生的一些“小事情”最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如果不分析整理全书的结构,这样的写法会给读者的阅读与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无法与历史联系起来,反而使人感觉十分混乱,这是这种蛛网式结构的一大弊端。同时,我国历史悠久,经历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个时代的性质不同,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看待世界与历史的角度。《万历十五年》整本书始终贯穿的更多是作者基于史实对明王朝政治结构、社会秩序和道德思想的分析和批判,这样来看,这本书的观点未免显得片面,带有过多的个人色彩,这也是这本书出版以来面对的最大的质疑。另外,大历史观中常把过去与现在做比较,但《万历十五年》中也并没有太明显地体现出这种比较思维。

无论如何,黄仁宇先生作品《万历十五年》独特的结构和展开方式颠覆了传统历史著作平庸寡淡的风格,在大量史实文献材料地支撑下,从万历十五年的这一点切入,分析了明王朝覆灭的原因,进而反映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弊病,对如今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