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中体现的酒神精神浅析
16汉语言邹颖163070197
摘要:荷马史诗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它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关键词:荷马史诗,酒神精神引言:古希腊文明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文明的童年时代”,而“酒神精神”最早被尼采用于解释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作为古希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荷马史诗中的酒神精神也有非常多的体现,本文将从荷马史诗文本出发,对其中体现出的酒神精神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所用方法:细读法
一、酒神精神——“情绪的总激发和总释放”
1.酒神狄奥尼索斯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完整而庞大的神族体系,其中有以宙斯,赫拉为代表的十二主神,酒神狄奥尼索斯也在其列。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维护着世界的和平。此外,他也保佑着希腊的农业生产和戏剧文化。
2.哲学家的“酒神精神”
众所周知,古希腊戏剧,尤其是悲剧,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甚至把戏剧作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首次用到“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解释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特性,提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仅人与人的联盟重新建立,甚至被异化了的,充满敌意的感受到奴役的自然与它的浪子——人,重新握手庆和。”
而在尼采之前,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已经用酒神崇拜来标志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雅可比、布克哈特、荷尔德林、弗·施莱格尔、瓦格纳也都谈到过作为一种审美状态的酒神现象或醉的激情。
二、“荷马史诗”中具有酒神精神的代表人物
1.《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是以特洛伊城的陷落为背景,歌颂为英勇善战、为集体利益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1.1帕里斯
帕里斯是特洛伊的小王子,他的出生就伴随着带来灾祸的预言,关于他曾有著名的“金苹果”的传说,为了得到世上最美丽的女子,他毫不犹豫地把代表“最美女神”的金苹果给了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忒。后来他远渡希腊本土时,和年轻漂亮的斯巴达王后海伦一见钟情,于是就有了千古留名的一场私奔,也由此引发了以阿伽门农为首的希腊联军对特洛伊城的进攻。
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帕里斯对美女和爱情的追求完全是狂热的、不加约束的、毫无理性节制的,也就是“酒神精神”性的。
1.2海伦
外国人在给女儿取名的时候,往往慎用“海伦”这个名字,因为海伦是历史上著名的红颜祸水。海伦本来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但由于国王年老残暴,海伦长期处于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迫下,这时帕里斯出现了,他年轻英俊,浪漫体贴,他想把海伦带回特洛伊,而海伦就跟他走了。不管是作为一个女性还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王后,她并没有过多地思考她的出走是否合乎法律和道德,以及会给两个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她思想中的感性完全战胜了理性,酒神精神压倒了一切。
1.3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中最主要的英雄之一,他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英雄佩琉斯的儿子,他出生时,忒提斯拎着他的脚踝把他浸入冥河水中,由此使他刀枪不入,也使脚踝成为他唯一的弱点。在《伊利亚特》中,有著名的“阿喀琉斯的选择”,他在平淡且长寿的一生和光荣但战死的结局中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他作为一个“英雄”应该的使命,这一点其实体现得是日神精神。但也有著名的“阿喀琉斯之怒”,这却是酒神精神了。阿喀琉斯在《伊利亚特》中一共发过两次怒,第一次是他的女俘虏布里塞伊斯被阿伽门农夺走试图据为己有,阿喀琉斯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于是愤然离开,拒绝参加战斗,并带走了自己的军队,导致希腊联军节节败退;第二次是他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假扮他的样子与赫克托尔决斗,结果被赫克托尔所杀,愤怒的阿喀琉斯驱车到特洛伊城下与赫克托尔决斗,最终杀死了赫克托尔,并当众对他的尸体进行拖行等侮辱。阿喀琉斯这两次著名的发怒都是不理性的,酒神精神的。他与阿伽门农本来是盟友关系,但只因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女奴,他果断抛弃了希腊联军,甚至已经准备要打道回府,而因为好友的死,他杀死赫克托尔之后当众侮辱尸体,全然不顾赫克托尔的王子身份和自己作为一个英雄本应有的品德。
2.《奥德赛》
2.1奥德修斯
在“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一开始是以智者的形象出场的,在想出“木马计”之后,希腊联军攻陷了特洛伊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奥德修斯则因此受到了众神的惩罚,在海上漂流长达十年。在很多时候,奥德修斯都是作为坚定目标、不受诱惑的象征出现,但即使这样,奥德修斯身上仍然有着酒神精神的部分。“木马计”,本就是一个智慧与酒神精神混合的产物。大家都知道特洛伊城被攻陷的结果——屠城,由此造成的伤害是不可愈的。但奥德修斯仍然献出了木马计,为了能让希腊联军早日得胜返航。
3.众神的形象
众所周知,希腊神话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神人同形同性”,人性中所有的优点和劣性,神都有,因此众神的身上也有酒神精神的体现。荷马史诗中,神时常干预人类的战争,有时候甚至亲自参与其中,并不是抱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在《伊利亚特》中,也有众神混战的描写。《奥德赛》中,有一位女神令人印象深刻,她占据了奥德修斯十年漂泊中的七年,这位女神就是卡吕普索。她的命运是爱上所有路过的印英雄,但不会被任何一个爱上。她爱上了奥德修斯,并用魔力将他困在岛上七年之久,但宙斯命令她放奥德修斯回家。卡吕普索是这样说的:“神明们啊,你们太横暴,心性好嫉妒,嫉妒我们神女公然同凡人结姻缘,当我们有人为自己选择凡人做夫婿。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女神爱上了奥里昂,你们生活清闲的神明们便心生嫉妒,直到处女神金座的阿尔忒弥斯前去,用致命的箭矢把他射死在奥尔提吉亚。”神明也会嫉妒的,并且会因为嫉妒做出许多比人更卑鄙的事情,这种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情感考虑的冲动是不加掩饰的,也称作酒神精神的体现。
小结:不管是酒神精神还是日神精神,在“荷马史诗”中都有明确的体现,作为古希腊乃至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品,其价值和意义也不止是两种精神的体现那么简单。本文只做了简要的分析,更深的探究还需要结合文本和其他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B]陈伟功、王常柱编译北京出版社2008.9
[2][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I]王焕生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1
[3]潘道正《论荷马史诗中的女性美观念》[N]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04期来源:中国知网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7&filename=HNSK200704032&uid=WEEvREcwSlJHSldRa1Fhb09jMjVzQlJjdERvRmlLTmpTTVZqVTFvZjZIW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DU4NzF2RkNqaFVML01MU1BZWmJHNEh0Yk1xNDlHWm9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Vad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