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文学读书心得
作家通过文学创作表达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是便是我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初的印象。上大学以前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在大学时期提升培养自己的独自思考能力,所以这次学习的过程尝试提出的疑问也变多了。但通过学习以后,我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概念居然是越发模糊,也许文学本身就是一个迷吧,许多人对它的定义都有其各自的解释。在无数次抓狂后又清醒后的我,不由得觉得学习就是这样一个由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如此反反复复的过程。
最初与浪漫主义文学相遇是中学时期屈原的作品学习,雨果《巴黎圣母院》的阅读和普希金的诗文赏析,这样一点点的浅薄的知识储备,让我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兴趣,让我对中外各国不同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极大的好奇心理。若是说浪漫主义文学是作家由于对现实社会状态的不满,而又无力改变而引发的系列文学创作,写出的诗文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那么浪漫主义的这种文学传作方式会出现在不同时期世界各地便也能让人理解,因为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是不得志沉溺于理想世界的。
那么在18末19世纪初的欧洲为什么浪漫主义思潮就能够占主导地位呢?为什么不是现实主义文学呢?为什么现实主义就一定在浪漫主义思潮之后呢?是时代的局限,还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事件呢?如果是特定的那么浪漫主义思潮,文学在欧洲文学艺术史上又起着什么作用呢?会不会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呢?那么在多年后的今天或是未来的某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文学会在度辉煌吗?若是辉煌了它们还是会分为积极与消极吗?
我抱着许多这样的疑问去进行学习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通过查阅阅读了许多资料文献,我对我的问题答案也还是有些似懂非懂,似能说服我自己,又好像不能,于是我想在我的心得中尝试回答自己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全是个人理解。
在法国大革命无情的打破了启蒙思想家们对他们理想中的资产阶级民主和平世界的幻想。浪漫主义思潮在此刻的萌发以及其迅速的扩散传播,我认为那是启蒙思想家,学者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最后一丝迟疑和幻想,和他们最后的自我心理逃避与安慰。也是因此浪漫主义才会划分为消极和积极浪漫主义。积极的浪漫主义是他们对资产阶级社会留下的最后一丝希望,所以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激励人们改造现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那么消极派的创作则是歌颂大自然,或表现异国风光,或描写神秘故事,以抵制丑恶的资本主义现实。我把它看作是当时人们的逃避和自我心理安慰,像是鸵鸟心态一样。
所以我认为此时的浪漫主义思潮能在欧洲占主导地位,是当时全欧洲的疑问和他们不知所措的混乱,是浪漫主义学者们各抒己见,用各自的方式寻找出路的表现。所以我也认为在文学艺术上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时期让人们缓过神来,从而探索新的道路。这或许又能回答我的另一个疑问,为什么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存在如此之短暂,因为它就是欧洲人们停下来思考的一段时间啊。也解释了为什么浪漫主义会发生于现实主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