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一生
陌上花开,可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外表看,古龙其实其貌不扬,甚至有几分猥琐,像我们的兄弟,像狭路相逢、倾盖如故的好兄弟,尽管相逢义气、痛饮一番后,就要各奔东西。
由于父亲的背离,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自小叛逆,一度入帮派,打打杀杀,伤疤累累。过早地承担了自食其力的艰辛。生存——成为最迫切的问题。天地之大,人海茫茫,他却常常找不到一个容身之所,也找不到一点点亲切的关怀。他到处帮人打工,食不果腹,困顿潦倒。尤其在冬天,在寒风扑面的夜间,游荡在街头,无家可归,少年的古龙,在一无所有,一无所靠中,他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含辛茹苦地念书,居然以一个流浪少年的身份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古龙读书的成绩还算不错,并不因打工而有所影响,可见他天赋之高。
古龙年少时期恍恍惚惚过去了以后他的人生便再也离不开三个字“酒,友,情”
关于酒,古龙嗜酒如命,生活的窘迫,感情的失败可能就是他归于酒色人生的原因。以至于在他晚年,得了肝炎,也不忌酒。所以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在友情中古龙是个漂泊的侠客,只有与朋友一起,才真正找到了归属。年少漂泊时期得到朋友的不少帮助,也是朋友让漂泊无依的古龙在台北浦城街找到了一处小小的落脚之地,算作是自己的“家”。于是兄弟如手足在古龙心中深深落下,这是任何一个情人,都无法替代的。
在爱情上,古龙的确是个浪子,他一生前前后后有比较知名的五个伴侣,正式结婚的两位,三个儿子全是同父异母,其他还有逛夜店逛窑子的,投怀送抱的,花钱买的,不计其数。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怎么我的女朋友都不来看我呢?
古龙的生平讲完了,便讲讲古龙先生的创作,他的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起步,
1955年,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笔名古龙,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生涯。创作早期几年,他都是进行纯文学创作,但是反响一般,当时囊中羞涩,正好台湾文坛武侠小说风生水起,几乎可说唯诸葛青云、司马翎、卧龙生“三剑客”马首是瞻,三人在出版界呼风唤雨,结盟组织武侠作家沙龙,呼朋引友,古龙本是武侠迷,便混了进去,之后,通过自己的酒量及豪爽个性,征服了三剑客。三剑客由于常年约稿不断,难以一一应付,在了解了古龙的武侠造诣及文笔后,古龙便顶替上阵,捉刀代笔,并趁机请教学习。尤其是诸葛青云,可以说是他的入门老师。代笔一阵,时机成熟,1960年,他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苍穹神剑》,并在这一年接连写下《剑气书香》、《湘妃剑》、《剑毒梅香》等几部书的出版为古龙带来不少收入,他决定正式踏上武侠这条不归路。
但初期这些作品在结构、情节与语言上,都没有跳出传统武侠小说的窠臼,没有多少新的审美价值。虽然作品已开始追求离奇的情节,追求意想不到的结局。但由于这几部小说语言拖沓,文字不够流畅,写武打又流于形式,读来叫人腻味。
发展阶段
在接连几部反响一般的作品试水后,他终于迎来了他的文学创作第二阶段,以《武林外史》为突破口。他在《武林外史》中塑造了沈浪与朱七七两个很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也变换了手法,他开始不注重对刀光剑影的传统描写,而着意写人与人性。这与他早期的作品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时他与三剑客齐名,奠定了台湾“四大天王”的地位。
创新阶段
第三阶段的巅峰作,则基本树立了古龙的风格。这时的他已经驾轻就熟地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从容不迫,处理情节游刃有余。他在创作上还时时想突破自己,使作品具有新的文体与新的思想深度。他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以情节曲折离奇见长。
纵观古龙武侠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古龙是一位不甘寂寞的作家,他不满足别人,更不满足自己;他惨淡经营了二十多年,生平撰写武侠小说60余部,2000余万字。
从未曾分心于他全神贯注凝聚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简单来说,他一直希望武侠小说能够不再像民国旧派一样被划入三俗的鸳鸯蝴蝶派,而是正式入大雅之堂,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他有很多缺点,也有不少优点,他勇敢、浪漫、自由、豪迈,他是闪逝于边城凛冽的刀,是吟颂于天涯寂寥的诗,他是瘦马关山道的西风,是晚来天欲雪的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