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研究综述
摘要: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虽然没有对世事道理的阐释,但是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无疑具有非常高的影响的。结合此书的文献资料从而浅析《挪威的森林》有利于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此书,加深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在此笔者分别从该书的语言特色、人物色彩、思想艺术等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品读和浅析。笔者通过浅析得出结论后认为该书是一部人们青春期时必读的一部佳作,在语言特色、人物色彩、思想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和精彩的地方。
关键词:村上春树;渡边;青春;孤独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而在今天已经2017年了,正是《挪威的森林》著书30周年的时候。虽然《挪威的森林》在我们国内一阵引起村上春树效应,巨额的销售量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在我们国内对该书的品读和研究很少,因此笔者想要综合起来这些数量较少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书进行进一步品读和浅析,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本书的独特内涵。
1语言特色的浅析
在此笔者准备从语言的诗画性和语言的超越性两方面对《挪威的森林》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语言的诗画性,即语言叙述的优美性。语言的超越性,即外在的语言所赋予的内在的主题意蕴。
1.1语言的诗画性
《挪威的森林》最为体现语言的诗画性的地方可以说就是情景刻画了,虽然笔墨不多,但如诗如画的绿草地、绵延不绝的巍巍青山的描写,让人心旷神怡,将读者带入到青春懵懂的渡边与直子的世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品第一章作者回忆起18岁时的往事,有下面一段精彩的情景描写:
连日温馨的菲菲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片片山坡叠青泻脆,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蜿蜒起伏,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壁。凝眸望去,长空寥廓,直觉双目隐隐作痛。
这一段描写让人读之不觉心生向往,如处其境。接连不断的景色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如同一支画笔描绘了出来,顿有波澜起伏之感。18岁的天空湛蓝湛蓝,青山绿翠,微风徐徐吹过一望无际的芒草地,几个关键词就把我们带到青春年少的渡边于直子的世界,让人感受到18岁时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1]
1.2语言的超越性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多次出现对青山、草地、天空、风、雨、云等自然景色的描写,时而青山绿水、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飓风骤起,手法变化多端、清新自然,很好地衬托了剧情,揭示了男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如下面一段描写:
我合上眼帘,久久沉浸在记忆的暗影里。风声比平时更为真切地传来耳畔。风并不大,却在从我身旁吹过时留下了鲜明的不可思议的轨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夏夜已有些深了。
上面是第三章当中的一段,直子给渡边回信说自己近况不是很好,可能要到疗养机构住一段时间,暂时不能和渡边见面。渡边收到信后十分难过,每天度日如年,深夜渡边无法入睡,也很静,风声都能听得真真切切,风不大,但吹过时却能留下轨迹,这段描写以夜色的描写衬托出了渡边寂寞、孤单的心境。贴切地表现出了语言的超越性。[9]
2人物色彩的浅析
《挪威的森林》中最成功之处即为人物塑造,这也是这部小说能够畅销不衰的秘密所在,书中人物与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似乎就在自己的身边,甚至就是自己。
村上春树对人物的描写可谓形象贴切、入木三分,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真实、完整的人物形象。
2.1人物的性格分析
在此笔者通过小说中的“突击队”和“永泽”的人物描写揭示村上春树在塑造小说人物性格上的功力。
渡边的室友“突击队”最大的特征就是有洁癖,村上春树通过三个行为很准确地抓住了有洁癖人的特征,“突击队”每周晾一次被子,铅笔都整整齐齐地放到铅笔盒里,最夸张的是每个月洗一次窗帘,作为一个住寝室的男生来说这些行为都是很难想象的。村上春树从一些描写的细节中突出了“突击队”的人物性格、用不多的笔墨便很传神地刻画出一个性格怪癖、与众不同的室友形象。[10]
永泽是《挪威的森林》中又一个很特别、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对于其性格的概括大概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他既具有令人赞叹的高贵精神,又是个无可救药的世间俗物。”
如果说“突击队”是一个不和时代人物的代表的话,那么,“永泽”则是人们心存向往和崇拜人物的代表,有显赫的家世,头脑聪明、风流倜傥、坦诚直率,但也有男性共有的弱点。村上春树对永泽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准确、活灵活现,没有把“永泽”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这样才更真实贴切。
“突击队”和“永泽”是两个性格、境遇截然相反的人,一个性格怪癖、不和时代,一个得天独厚、时代宠儿,他们代表了社会上的两类人、作者只寥寥几笔就像人物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实生动。[5]
2.2人物的命运意蕴
《挪威的森林》似乎充斥着死亡,是青春与死亡的一曲挽歌。死亡似乎是这部书中的人物的命运意蕴。作品中通过描写青年对现实的无力反抗与逃避,分裂的性爱与爱情,展示了颓废的青春和现代人的失落。在生与死的选择之间飘荡着对死亡的浓浓的虚无和绝望,由此整个故事沉浸在生、死、“死而重生”的氛围中。[6]
3思想艺术的浅析
《挪威的森林》是将人类的孤独寂寞展现的最深刻的一部小说。题目“挪威的森林”是20世纪60年代甲壳虫乐队的歌曲,歌中男子感觉女友的房间像挪威的森林一样美好,他们坐在地毯上聊天喝酒,可一觉醒来,却发现房间空无一物,更不见女友魅力的身影,房间像挪威的森林一样孤独。[2]
3.1思想的表达
孤独是《挪威的森林》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音符,这是命运之神拨动社会之弦而弹奏的杂乱音符,而村上则将这杂乱的音符整理成了一曲动人心魄的旋律。
在《挪威的森林》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是悲惨的,生活都是痛苦的,这悲惨的白色音符谱写成了一曲悲剧命运的咏叹调,用孤独的旋律传递着未知的命运。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为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3]对孤独的玩味才是人们把握命运的方式,直子因为不懂得玩味孤独,只能走向癫疯和绝望,走向灭亡的悲剧。村上以挪威的森林为题,所要表达的也是那片被孤独和绝望笼罩的悲凉的森林,在这片森林中,人们生活在孤独和绝望中,无法找到出路。其实,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来说,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都走不出社会这片森林。[4]
3.2思想的解析
小说的人物性格是孤独的,并因孤独而封闭自己。他们无论对父母、朋友,还是与所爱的人都在内心上保持一定的距离。[8]
男主人公渡边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既无目标也无动力地活着,只是活着,这使他感到了无限的空虚,他坚持“任何事都不过多思考”的原则,每天上课也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因为无事可做。他常常空虚难耐,就和在酒吧认识的女孩子发生一夜情,过后却又后悔和自责,并因此感到更加空虚。不仅如此,每周六晚上他无所事事,仿佛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视,实际上是把自己与电视之间的“渺茫空间切割成两部分,又把切下的分成两部分,这样一遍遍切割,最后分成手掌心大小的空间”。[7]
4总结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无论从语言、人物,还是思想上都有其特色的地方。在语言上,村上春树用不多的笔墨刻画情景,即将景色描绘的如诗如画,又表达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人物的刻画上,让读者不禁深感其入木三分的功力。笔者认为《挪威的森林》至今仍然非常畅销的原因这就是最为重要的其一。在思想上,村上春树将孤独的主题谱写城一首死亡与绝望的交响乐,触人心惊。
参考文献
[1]童岚.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语言特色品读[J].芒种,2017(6).
[2]雷世文.相约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世界[J].2005.
[3]薛丽英.读《挪威的森林》[N].邯郸晚报,2016-11-30(12).
[4]李会珍.村上春树与挪威的森林[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5]王诗雨.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人物色彩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3):108-112.
[6]杨月琴.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人物特征及现实主义特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39-40.
[7]李力.试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独步[D].吉林大学,2004.
[8]罗燕.独特的青春解读--试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思想艺术特色[D].南昌大学,2010.
[9]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
[10]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