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者:陈可尔
主要内容     

苏轼,字子辙,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并史称“三苏”。

这是历史上的苏轼,似乎与我们很遥远;但他的诗词却常常引起我们的共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他的诗很多方面都有涉及,很多情感都有表露。既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生活哲学,又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之情,又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凄切之感。

大概是他的人生让他看到了、感受到了太多的东西。苏轼,出生于眉山。从小深受父亲苏洵的影响,苦读诗书,为后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出入官场的他才华横溢,博通古今,得到欧阳修赏识,拜入其门下。本是前途一片光明,却因为受党争牵连,被迫离京。但他并不因此气馁,在多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极佳。若是这样一步一步升迁倒也不错,岂料被奸人所妒,“乌台诗案”事发,他获罪被捕入狱,好几次险些丧命。终于获赦出狱后,被贬往黄州做了个闲官,这让苏轼对仕途灰心了许久,这段时间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赤壁赋》等名篇。后赴汝州就任时,因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他的幼子不幸夭折,丧子之痛和将要耗尽的钱财让他停在了常州。宋哲宗即位后,他所在的党派被重用,他也因此受诏回京,并接连升为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身居三品的他看到了新势力对旧势力的疯狂打压,觉得和以前那些打压他的势力没什么不同,又因为抨击他们的腐败而再次被诬陷,陷入两面受敌的情景,这让他不得不自己上书申请外调,再次到了杭州当太守。在这次杭州太守的任期中,他疏通西湖,建了“苏堤”,总的来说,日子过得还算顺心,作出的诗词中也透着淡然、开朗。但没几年,又被召回朝中,后又因政见不合,外放颍州,又遇上曾经的政敌当权,不断被贬,越贬越远,直到最后遇上大赦,复任朝奉郎,却在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难以想象,在如此跌宕的人生中,苏轼还能常常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豪迈豁达的胸襟,还能秉持初心和傲骨,仍然如此地热爱山水、寄情原野。世人皆道乐天诗最为乐观,然余独觉“不合时宜先生”的诗词更甚,大概是因为他的身世更为坎坷却依旧保持乐观吧。在他的眼里,我们所为他叹息的坎坷不过是“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那场雨罢了,他当然也就“吟啸且徐行”。也无怪“回首向来萧瑟处”时,“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