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杜洛瓦利用自己漂亮的外表和一张巧嘴不断的勾引上层的贵族妇女来达到自己的利益。
这本书的总共有两个线索,一是杜洛瓦,二是报社,杜洛瓦可以说是一个利益熏心、薄情寡义之人,在他的生命中有无数个女人匍匐在他的脚下,他利用她们对他的爱来实现自己金钱与地位的梦想,其实他对爱情我认为还是有那么一点幻想的,比如在他追求玛德莱娜时,他就想这样和玛德莱娜过完自己的一生,但在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有政界的人际关系,并想通过这里此来达到做报社总编辑的位置,在舞会上,他看见自己的妻子与外交官的暧昧,他愤怒,看见瓦尔特的女儿便想和她结婚,以获取一份丰厚的嫁妆,但在拐走苏珊的途中,他并没有趁人之微,他给了苏珊尊重。我想他是有人性的,只是在利益的诱惑之下,他一次一次的沉沦在其中,无法自拔。对于自己的父母,他也是孝顺的,并没有在自己官运亨通之时背弃他们,所以说瓦尔特的人格是很矛盾的,这一点在他与德玛雷尔夫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一方面他对德玛雷尔夫人每次悄悄的给他衣袋里塞钱感到羞愧,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挥霍着这羞耻的钱,文中的最后,在众情人中,他还是选择了古灵精怪的德玛雷尔夫人,因为只有她是看清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从不打扰他生活的人。
报社的这个选材很关键,一份报纸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名誉和财富,同时他也能把你拉入万丈深渊,莫泊桑指出::“报界是一种领域广大的共和国,他延展到四面八方,在那里可以找到一切,也可以利用它无所不为,在报界即可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个骗子。”莫泊桑真实的揭露了报纸这一政治工具的种种丑恶的面目。在现实社会,编辑和记者完全可以根据政治的需要,选材现实,从而达到教化公民和批斗某位政治官员的目的,而真正的事实是被掩盖的,一个社会,连真正发挥真实作用的工具都没有的话,那必将是一个充满谎言和虚伪的社会,人们将会对事实失去信心,从而也变成说谎者本身。
杜洛瓦对爱情的态度,其实也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爱情观,莫泊桑从小父母分居,父亲交恶使得莫泊桑对爱情失去了希望,同时他还继承了父亲轻挑的性格,认为男人生来就不是同一个女人过一辈子的,追逐女人成为了他这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莫泊桑还主张享乐主义,有钱之后,就用来购买游艇和别墅。同时莫泊桑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从文中的諾尔贝尔德瓦雷纳和杜洛瓦的一次谈话中可以看出:“现在我无论做什么都感到我正在死亡。每走一步更加靠近它,每做一个动作,没喘一口气都在加速它那可恨的工作。呼吸、睡眠、吃喝、工作、做梦,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死亡。说到底,活着就是死亡!”这种悲观意识再结合他的享乐主义就不足为奇了。
结合前几天所看的话剧《长恨歌》来看《漂亮朋友》的爱情,爱情到底是什么呢?王琦瑶四十年的风雨飘摇,尝试了很多次,她不断的被抛弃,然后又被打动,她只是想有一个能陪在她身边的人,她从一个全上海的小姐变成了一个街头给别人打打针的普通妇女,到最后,命运也没有给她一个完美的结局,她死在了小自己四十多岁的情人手里。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女人的悲剧?是国家兴亡,还是时代的变迁?为什么一个民族的时代悲剧要让一个女子背负,这是不公平的,她在绝望中完结了自己的一生。杜洛瓦的爱情是一种泛滥式的爱情,他今天这位太太,明天就有可能因为权益关系爱上其他人,你能说这是他的错吗?难道当是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影响吗?一个人不可能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爱情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凭借一些社会观念去评判我们的爱情吗?思想上的乐园永远也离不开社会的故土,只有当一个国家真正的国泰民安,思想自由,公平公正我们才会尽可能的少一些利益熏心,多一份真诚与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