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结合我国国情,浅谈教育不公平问题

作者:牟芳逸
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如今,在我国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了解教育不公平的定义。从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中分析原因,主要包括地域差距、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差距三个方面。根据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后果——导致择校热,加重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造成民众心理失衡,易产生矛盾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定义:教育不公平原因解决方法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发展的基石,是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社会性质,无论什么经济制度,教育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教育问题却又是棘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最明显的,也最应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教育不公平。

一、什么是教育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是指公民不论民族、性别、出身和宗教信仰等,都平等的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机会的均等是指先天条件条件相同的个体,应获得相等的教育待遇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受各种客观因素事物影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我国从立法上实现了教育平等,但是我国并未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必然都是不公平的。而教育的不公平会加剧社会的其他方面的不公平,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及原因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我国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地域差距。

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区间差异明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尽快促进经济的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我国的经济政策更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长此以往,东西部经济差距逐渐拉大。加上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速度慢,在人才吸引上处于弱势地位,更加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公平。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教育发展呈阶梯状的不平衡状态。目前东部的某些地区教育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存在少数的辍学情况,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录取分数线和招生率的不公平。重点高校分布不均,“985”、“211”等重点高校主要分布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且实现多年的高考录取线从某种程度来说就像霸王条款。根据地区和户籍的不同录取线也不相同。拥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口的同学比外地享有更优越的入学条件。同样是考取北京、复旦等全国一流的大学,该地区的考生相较于其他地区的考生更容易一些。

2、城乡差距。

由于经济和文化上的差距,城乡家庭子女在教育的时间和经济上的投入必然存在着差距。首先,经济问题。除了在学校的花费外,城市家长送会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家庭条件,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涉猎更多的领域。反之,农村家长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孩子各种课余活动的进行。十几年知识、阅历的累积,城市和农村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其次。农村家长,为了一家的生计,往往早出晚归,没有过多的精力管束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依靠学校老师或者孩子的自觉性。而学校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孩子。最后,观念的问题。在农村,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随孩子自由发展,未对孩子的未来有更多的规划。而城市家长,大多数家长重视教育的氛围下,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利用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3、教育资源差距。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产生教育不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基础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财政。而个地方发展水平不同,财政收入差距大,投入教育的资金差距更大。而由国家负责和管理的高等院校又多集中于东部经济发展地区,布局不合理,进一步拉大了各地区院校间的资源差距。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资源配置失衡。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四、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后果

1、导致择校热,加重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负担。

中国青年报通过问卷网进行了一项2159人参与的网络调查。调查显示,在教育领域,42.2%的受访者表示最关心的问题时择校。而近几年,全国各地中小学早已掀起了一股“择校热”,家长们不惜花重金,将孩子送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为孩子们选择重点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择校,从某种程度上,违反了教育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使有钱有权的孩子优先享受优质的教育。进而,损害了公众的利益。首先,择校加大了校际间的差距。大家都不愿意去基础较差的学校,这些学校就将会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老师的福利待遇将会低,严重打击老师教学的积极性,该校的教育水平则持续下降。反之,在重点学校由于生源过剩,很有可能产生一个班五六十人甚至七八十人的情况,大大的加重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某些学校,还会以各种名义收取家长高额的择校费,大大的加重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

2、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达的地区有着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为教育投入的资金也更多。加之,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众多,就业机会多,待遇丰厚,对人才的吸引力大,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偏远地区,教育资源落后,经济欠发达,对人才的吸引力低,不利于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长此以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加剧,易引发一些列社会问题,增加社会隐患,不利于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解决方法。

1、完善教育立法,加强制度创新。

种种不公平的教育现象,本身就是教育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的。国家有必要不断完善健全教育法规体系,例如修订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利保障,以合理的制度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教育制度的一系列创新,形成比较稳定的新型教育体系。制度一经确立,则必须严格执行。

2、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资源配置合理化。

适当的教育资源倾斜配置。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改革和发展难以进行,教育公平也难以实现。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不足,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增加对教育的犹如。对于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国家应大力扶持,优化其资源配置。根据学校的切实需要,定期有计划的拨付专款,用于校舍、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基础建设,以改善学校的硬件水平。提高老师的待遇,以丰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艰苦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加大城乡教师的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结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这也是教育公平受到大家持续热烈关注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公众三方面相互理解,通力合作,破除教育公平的阻力,推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提高国民的综合能力,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国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衡各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社会要形成良好的向学风尚,将教育制度落到实处;作为公民,我们要努力提高个人素养,从根本上杜绝某些不公平的行为。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