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端午文化

作者:杨宇
主要内容     

端午文化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叫法,据统计,端午节共有20多种叫法,常见的别称有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等。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相传,战国时期,屈原由于在楚国的改革触犯了贵族的利益,被赶出都城,流放到了沅、湘流域,虽被流放,但屈原心中始终放不下下祖国,在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悲痛不已,于是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身死,以此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心。后来,楚国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到汨罗江去悼念屈原,扔下粽子,黄酒等不让屈原身体为江中鱼虾所食,并且决定每年五月初五都用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也由此而来。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些说法,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

从现在来说,我认为端午节应该是代表了民族精神,屈原怀着对祖国的眷恋,看着楚国被秦国攻破国都,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十分悲痛,于是跳下汨罗江,这代表了屈原对楚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深感国家灭亡自己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宁愿以死殉国。端午节祭屈原,而屈原作为一个爱国人士,每年的端午节也向人们传递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所在,让民族精神能够生生不息,永久的流传下去。

端午忆屈原,品《离骚》。《离骚》这篇文章表达了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奋斗终身,其中也表露出对自己应触犯权贵遭馋言而流放外地的痛苦与迷惘。屈原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存亡而忧心,虽被小人馋言去仍一心为国,表现他对国家深深的眷恋以及当时楚国社会的黑暗,以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楚国亡了,屈原也跳下了汨罗江。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及赛龙舟等习俗,人们以前是借这些习俗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但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习俗慢慢变成了人们吃喝玩乐的一种方式,人们慢慢忘记了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是人们热爱祖国,表达对祖国感情的节日。

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忘记了这个节日原本的意义。端午节是我们缅怀先贤屈原,缅怀爱国志士的日子,也是我们继承和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日子。

此外,端午节还有在门前挂上菖蒲,艾蒿的习俗,以此来祛病防疫,所以有人称之为“卫生节”,当端午来临之际,许多人都会回家团圆,这也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自2008年起,端午节就被国家列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且在2009年,端午节入选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世界对端午节的承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要继续把端午文化传承下去,让端午文化发扬光大。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