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基业长青》的作者是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拉斯。詹姆斯·C·柯林斯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等世界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CEO。而杰里·I·波拉斯则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担任组织行为与变化的弗雷德·H·梅里尔教授。他们所著的这本书为建立在21世纪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宏伟蓝图。两位作者提出12大“迷思”,并围绕“迷思”选出18组高瞻远瞩和对照公司进行对比得出9个观点。
“迷思”1:“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和“迷思”2:“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这两个“迷思”得出了观点一,即:“造钟,不是报时”,在我的理解看来,意思大致是说高瞻远瞩的公司领导人在建立公司时,对公司机构制度进行构想,力求建立一个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可以持续生存下去的制度,而不仅仅依赖企业的领导人,这种制度便是“造钟”,这是高瞻远瞩公司的做法;而对照公司大致就是企业领导者能够抓准时机,公司依靠领导者的能力在市场中存活,而领导者一旦更变或者失去抓准时机的能力,公司变回一落千丈,这便是“报时”。
“迷思”3:“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推出了观点2:“利润之上的追求”,意思就是高瞻远瞩公司的企业目标不仅仅只是赚钱这一个,还有更多超越利润的目标与理念,比如说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之类的;而对照公司则更着重于对利润的追求,把利润最为首要目标,虽说赚利润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追求,但是高瞻远瞩公司往往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追求企业的理念等以使得企业能够生存的更长远。
“迷思”4:“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和“迷思”5:“唯一不变的是变动”的破除使我们得到了观点3:“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即高瞻远瞩公司能够坚持最初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变的只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围绕核心理念提出的改革,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核心观念,而对照公司则因为环境的变化也改变了自己企业的理念,最终导致企业一步步走向衰败。
“迷思”6:“绩优公司事事谨慎”对应观点4:“胆大包天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能够在环境变化之中做出大胆的设想,对企业进行变革;而对照公司往往因为抱有保守心理,事事谨慎而慢慢消失于市场中。
“迷思”7:“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和“迷思”11:“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得出观点5:“教派般的文化”,高瞻远瞩公司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与理念吸引人才,让员工相信自己企业的独特与优秀,对员工进行培训,相信高瞻远瞩公司才是他们工作的绝佳场所,同时兼容并蓄,即使员工之间的理念有不和,也恶意在企业优秀文化下共存,这是高瞻远瞩公司的高明之处,也是对照公司的不足所在。
“迷思”8:“最成功的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得出观点6:“择强汰弱的进化”,高瞻远瞩公司通过对战略规划的实验检验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改变,战略规划不一定要高明,复杂,最重要是要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规划,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迷思”9:“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得出观点7:“自家成长的经理人”,高瞻远瞩公司往往通过在自己公司内部选出CEO,因为这样选出的CEO了解公司发展经营状况,能够针对公司的情况作出合适的变革;而对照公司倾向于在外界聘请CEO,聘请的CEO对公司的认知寥寥无几,难以对公司的发展作出贡献,更别提作出对公司有利的变革。
“迷思”10:“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得出观点8:“永远不够好”,高瞻远瞩公司注重提升自我,不满足现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从竞争中汲取经验,更好的发展自己;而对照公司注重于击败对手,不懂得提升自己。
“迷思”12:“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远见宣言’”得出最后一个观点:“起点的终点”。高瞻远瞩公司把公司的核心理念贯彻于实际行动,身体力行;而对照公司往往在不遵守企业理念的同时还不付诸实践。
本书通过破除这12个“迷思”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范本,便于企业更好的管理自身,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