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摘要:湘西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传统的自然环境和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的湘西风土人情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遐想与契合。关键词:湘西沈从文影响
一、沈从文与湘西文化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出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1)的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童年。(2)
生于斯长于斯的沈从文对于湘西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俗都是难以割舍的,都成为了沈从文创作的材料。而他年少从军,在湘江沅水飘荡多年,湘西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事,更是沈从文乡土情感的寓寄之处。
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作品中如《龙珠》集、《月下小景》集、《神巫之爱》等。“花帕族”、“白脸猫”、“凤凰族”、“长脚族”以及对歌、野合、傩神等都与沈从文生活的这片富有传奇性的湘西世界有关系。沈从文创作中也有间接描写湘西的湘西题材,如《丈夫》、《柏子》、《萧萧》、《边城》、《长河》等作品,它们都是以美丽的湘西世界为背景,具有浓郁的湘西人生活气息,可以看作是湘西人日常生活的缩影。
而其中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就是构筑湘西小说的柱石,也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湘川边境的小山城茶峒及其附近的乡村为背景,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和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之间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3)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明丽的图画。《边城》就是由这样美丽的山水构成,而其中的小说人物反而成了图画中的点缀。沈从文先生以舒缓的节奏、细腻的描画、清丽的语言,给予读者一种悠远质朴的美感。《边城》表现的不是人,而是自然。
重自然是沈从文对道家精神的认同,他的作品隐含着对人与自然契合的遐想。(4)沈从文对于湘西清丽灵动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社会风土人情以及在此世代而居的男女老少淳朴善良的本性构成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这也成为了沈从文小说、散文的一大特色.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他们的原形都在湘西,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湘西人生活的精神在里面,如果没有湘西这片土地,就不会有《边城》这部人性化的作品问世。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陪嫁、丧葬、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构成一道鲜亮的风景线,使《边城》具有独异的乡土文学色彩。就像汪曾祺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沈从文那样: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沈从文一生为人行文的深刻评述。
因此,湘西的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传统的自然环境和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的湘西风土人情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遐想与契合。
参考文献:
(1)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著《沈从文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凤凰古城景点,沈从文故居介绍
(3)沈从文著《沈从文集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4)梁美英卢荷《融于自然流于自然——试析自然环境和道家自然观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