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候再一次学到了陶渊明,提起陶渊明,我并不陌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涯里学到过许多他的作品。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一个隐士,过着飘逸的生活。但这次的深入学习,让我对这位自称“五柳先生”的大文豪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我看来,陶渊明的一生都在出仕和归隐之间纠结。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怎样做,而是舍不得放弃。陶渊明出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朝代这么多年留给我的唯一印象就只有“九品中正制”,没错,这就意味着出生在这个时代的陶渊明注定不能实现他的仕途之梦。在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时代中,出身比努力更重要,而陶渊明却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生活在这样的乱世,无疑归隐是最好的选择,而有志的他却不甘心。他29岁才开始出仕,只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小官。可身在这个只认家世,没有本事庸俗的人都能担任要职的时代,他还是愤然离职了。离职后回到庐山脚下,他过着自己想要的田园生活,写下了《劝农》和著名的《五柳先生传》。可是归隐的生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轻松,他有孩子要养,有家庭要承担,所以当桓玄向他发出邀请的时候,他还是没有犹豫地就去就任了。可现实却总是不像他的预期那样,留给他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已。几经失意的他最后做了彭泽县令的职务,计划着赚到了家人的生活费就辞职。可他兢兢业业却惹恼了当地的大地主,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羞辱。终于,他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就归隐而去,再也没有回头,过上了真真正正的归隐人生。《归去来兮辞》、五首《归园田居》无疑表达了他的喜悦。在他的一生里,一直在归隐和出仕之间纠结。在我看来,他的心里是有着为官出仕的抱负的,是有着为国家效力、鞠躬尽瘁的理想的。只是时代让他只能做一个归隐的诗人,时代让他在现实的打击下最终走向了归隐。
陶渊明在官场上虽然没能如意,但在文学上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那些在归隐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都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诗平淡中有实韵,扩大了诗歌题材范围,以田园诗自成一派。他的作品有自己的特点,内容上写个人生活,情感自然真挚。艺术上,完全以本色与世人相见。喜欢用白描的手法创作优美而又高远超俗的意境,平淡中见紧策,朴素中见绮丽。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喧闹的人世间居住却不觉得外面的车马喧哗,要问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那是因为心静下来了,心里安静平和了。陶渊明作这首诗时,是真真正正地放下了尘世的喧嚣,想真真正正地过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难山”这两句将他的闲适之情表达到了极致。从官场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去拥抱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因为时代的惨痛现实而不得已地选择,但当时的他,可以说是真正地获得了自由的了。
陶渊明的一生,纠结于出仕与归隐。但在最后,他也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在田园生活中活出了自我。正如他写的《五柳先生传》,里面的五柳先生的形象与当时时代格格不入,却是他自身的完美写照,他就是那个当之无愧的五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