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珍惜”
2014年3月28日晚,南都娱乐爆料称拍到文章出轨恋上姚笛的证据,并表示视频图片将在周一发布,此事引发网友大规模讨论,“周一见”成为微博热词,文章、姚笛、迟帅乃至汪峰都成为调侃对象。随后一组文章和姚笛挽手同行,贴面亲热的照片引发了娱乐圈震动。而在2014年3月31日凌晨,文章发布一则标题为“致周一见”的长微博公开道歉,回应“出轨门”,称“咎由自取”“愿承担一切后果”,并道歉称辜负了马伊琍和孩子,辜负了家庭。四分钟后,马伊琍也在“出轨门”后首次发声,称“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这就是2014年的热词“且行且珍惜”的来源,马伊琍当时只是在微博发了13个字,光转发量就有254万,而点赞量则有254万。这可是在2014年,换成2017年的今天也很少有那个明星的事情能用这么大的关注量。在当时引起了大众的疯狂讨论,并且在生活中大家也很频繁的用到这句话。我想大家讨论有些人带的是同情马伊琍,有的人是厌恶文章,有的人则是看热闹······等等,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不管是抱着怎样的态度的,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大众对这件事的关注之高。
当时大众对文章基本抱着都是批评的态度,在“出轨门”事件发生后,文章好男人的形象瞬间崩塌。一是当时马伊琍正处于脯乳期,在这个时间点出轨,更激起了人们的反感。二是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前,文章和马伊琍一直都是娱乐圈的恩爱夫妇,像第一个女儿的名字都叫“文爱马”,大家都一直夸文章有多么爱马伊琍;还有一次就是在颁奖典礼上,文章写了封信给马伊琍,并说到:他以是马伊琍的男人感到骄傲。在当时可以说是让人非常羡慕了。这恩爱的形象和他的出轨形成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感到很惊讶。三是马伊琍的大度给事件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方向。一方面大家觉得马伊琍这么大度,文章竟然还出轨,更加引起大家的不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大众批评文章的这件事的话,一是信息压力,二是趋同心理。当身边的人都在讨论文章的事情时,都在批评他时,一般人就会觉得多数人提供的信息更加的精准,这使得我们也加入这个批评文章的这个群体里。再者每个人都希望与身边人的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就像这是如果你原谅文章的话,你就又可能会被周围的人骂,这样就更加坚定你批评文章的心了。
因为以上的种种大家更加喜欢用“且行且珍惜”了,因为大家觉得马伊琍太可怜了,同时也佩服她的大度。所以形成了“且行且珍惜”风。基本全国人民都在用。周围的人在用,因为群体模趋同心理,你也会跟着去使用,因为这样你才会觉得自己没落后于其他人,这也是一种从众心理。一时间微博头条都是“且行且珍惜”。
我觉得从马莱兹克模式来看,通过微博这个媒介,自媒体和网民作为传播者对内容的加工和选择向网民发出,网民又作为接收者进行内容的接受。就这样进行传播,让“且行且珍惜”成为2014年热词,也让文章好男人形象崩塌,也让马伊琍的大度被人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