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开头便写着“《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书中开篇有个观点即是媒介会渐渐改变人类,其中以手表作为例子,提出是手表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有了守时的习惯。其中媒介就是对于信息的再创造也会引导人们的观念。电视的产生使人们对于信息呈现出娱乐化的追求,这也是再不知觉中渐渐改变了人们的想法。而在媒介不为人所注意的介入中,我们已经对媒介所传达的信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感。
正如作者所说“钟表把时间再现为独立而精确的顺序,文字使大脑成为书写经历的石碑,电报把新闻变成商品”现在的新闻对于读者不在是信息的传达,而是要开始吸引读者的目光,而读者的要求也开始变得娱乐化。这对现在的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新闻并且保持新闻的价值,又能够吸引读者成了一大难题。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如何将校园新闻做的富有价值又吸引人心呢?
首先,对于现在读者的定位要准确,在保证不改变新闻的前提下,做出符合读者口味的新闻。比如关于志愿者活动的新闻报道,直接报道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所以要发现志愿活动与学生的关联性,如何发掘出来,加入新闻报道之中,给读者贴近感。
其次,新闻的内容除了保持真实性和及时性,还应该学会创新。新闻版式和内容结构不能千篇一律,不然会渐渐失去读者。对于新闻内容的加工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绝对不能改变其真实性。对于新闻内容的加工要使其有可读性,个人认为可以偏向类似故事的结构加工。如果只是一味的报道内容,读者是肯定不会感觉有兴趣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校园新闻面向的主要是老师和学生这个大群体,如果只是一味的报道领导,难免会带来反感,应该多报道一些与老师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
这就是我对于《娱乐至死》这本书的看法,及我对于校园新闻如何做好做大并且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有我们自己的特色的想法。希望在做校园新闻的这条路上,我们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