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关于热点的分析

作者:徐建丹
主要内容     

关于热点的分析

我们每天接触信息,而有的信息属于热点信息,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为什么会有这些“热点”的出现?受众对这些“热点”又有什么反应?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能够接收这些信息需要借助于符号,符号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因此符号给予了信息表达和传播的方式,使得受传者能够理解传播者的观点与思想,于是我们和传播者就有着共同的意义空间,因此这些热点信息可以传播出去,并且由于受传者和传播者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因此看到这些信息就会有感而发。

传播者通过大众传媒将这些信息传播出去,然而大部分通过媒介传播出去的信息会通过拟态环境来达到群体暗示的目的,使人们间接接受某种观点,并且大部分接受信息的人会产生强烈认同感,便会持续关注这些信息;同时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致使接受信息的人群庞大,于是它们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而受众对于这些热点的反应,我认为会受拟态环境、刻板印象、议程设置功能和“沉默的螺旋理论”和知沟理论的影响。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就会将媒介对这件事的“反应”无形地带给受传者,人们通过接收这些信息而“被”做出反应,但是正规官方的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的,所以大部分人所做出的反应也是符合价值观的反应,但并不排除少数不和价值观的情况,不过由于传播制度会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因此少数一般不会占于主流。

当然,受传者对信息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会受刻板印象影响,从而对该信息的看法直接通过过去的影响得出结论,这可能就会造成认知上的错误,妨碍受传者做出正确判断。同时,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会影响大多数受传者的对事件的看法,譬如微博评论的热评设置,一般来说占主流的评论会被赞到评论区的顶端区域,当一些对热门事件实际云里雾里的受传者,就会通过这些热门评论再做出自己的判断。而通常没有主见的人可能会跟随“风向标”评论的看法,而有主见的人也可能否定这样的看法,但他们的评论通常石沉大海。一个人拥有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他对热点的看法,譬如一个老奶奶看到一对夫妻离婚的信息,会觉得非常不理解,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离婚其实已经是很正常的现象了。

总之,影响热点信息和人们对这类信息看法的原因很多,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这类信息,不因该盲目跟风站队。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