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特点
开始读《堂吉诃德》的时候,我真的觉得主人公很可笑,觉得他很真的挺不可理喻的,让人无法理解。
试想,在你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戴着残缺不全的盔甲、握着一柄生了锈的长矛、骑着一批瘦弱的老马就说要去行走江湖、要去保护妇女儿童、扶贫救济,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摸摸他的脑袋,看看是不是发烧了......这简直就是个疯子!然而堂吉诃德不仅去了,还来回三趟,这本来就是个疯狂的举动,途中免不了遇到很多的挫折坎坷,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把客店的老板当作国王,还要他帮自己加封,结果被戏弄;把风车当作巨人上去就一打,结果满身是伤;把羊群当作军队上去进行了一场厮杀,最后被牧童打的落花流水......这一件件事情说给别人听,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个人有病,脑子有病!我也认为他有病,可能是“臆想症”吧。完全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严重脱离实际,还打不醒,不管是现实的打击、随从桑丘的提醒还是别人的嘲讽,他都视而不见,他第二次见到牧童的时候,牧童说:“我多么倒霉,总不如受您帮忙倒霉得厉害。但愿上帝诅咒您,诅咒世界上所有的游侠骑士!”可见他的行为多么疯狂可笑、多么令人厌恶!
但是准备课题查阅资料后,资料写说他有“令人敬佩的、拥有智慧的”另一面,再仔细想想,的确也不难理解。最简单明了的道理就是,桑丘明明知道跟着堂吉诃德当不上海盗总督,堂吉诃德无法兑现他的诺言,为什么对堂吉诃德还是不离不弃呢?除了桑丘本身朴实善良的性格影响之外,堂吉诃德肯定也有他值得跟从的原因。
比较表面的令人敬佩的理由就有两个:1.他勇于用生命去捍卫真理、维护正义。不论是他在富农拷打小牧童时的挺身而出,还是释放了因判决不公而被抓的苦劳役犯,都可以看出他对真理和正义的捍卫,尽管有些许鲁莽和冲动,但这也是值得人们去敬佩尊重的;2.他从不不惧怕强大的对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虽然风车在我们眼里就是风车、羊群也就是羊群,但在堂吉诃德的眼里,那就是很强壮的巨人,很浩大的军队,他没有选择退缩,没有选择逃跑,而是直面强大,毫不畏惧。而且,每一次出去进行他所谓的“行侠仗义”时,身上受过多少伤?被多少人嘲讽过?他还是没有放弃,依旧一次次的出行,遇见不平之事一次次的挺身而出,我无法否认他的勇敢和百折不挠。
最最重要的,也是支撑他的勇敢和坚持的,就是他内心的智慧和他崇高的理想。他追求黄金时代质朴的生活习俗,渴望拥有平等、尊重、有爱、共享的社会秩序。从许多章节中,我们也可以找看到他对自由的歌颂,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的反对。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桑丘对他不离不弃的最重要的原因吧,而且堂吉诃德的这些想法,对桑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最典型的就是桑丘后来去海岛做总督的时候,上任前堂吉诃德对桑丘就为官之道,如何居官尽职有过一番语重心长的叮嘱,后来桑丘有的确没让他失望。
总之,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角色,一方面是可悲可笑的,一方面又是值得尊重的,而《堂吉诃德》这本书,也是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品味出来的,至少我现在对他还称不上十分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