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重点:
几个人物:(1)阿伦·图灵(2)冯·诺依曼(3)霍华德·艾肯
重点知识:(1)计算机的分代
(2)计算机的分类
(3)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5)硬件的五个组成部分及作用
(6)数制的概念及应用
(7)二进制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化
(8)操作系统的概念丶分类及常用的操作系统
(9)Windows的相关知识
(10)IP地址丶域名的意义
(11)Word丶Excel和PowerPoint的重要功能,文件应用丶基本操作
(12)Excel中公式丶函数的运用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课程小结:
我们大学生作为电脑的重要使用人群,应该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在大学期间我学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了电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了关于计算机系统,Excel丶Word丶PowerPoint工具等知识。在学了这些内容后,对我的计算机技能有了显著提升作用,使我对PPT,文档,表格制作有了深层次的掌握。对于我们这些大一的大学生来说,没有真正专业的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的知识,基础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每个人都只能从新开始。我个人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首先需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明确了目标,对今后的学习才有促进作用。自学能力也很重要。要学会自己看书,自己找资料,不会时请教同学。计算机作为前沿科学,它一直在进步和发展,如果只是局限自己,就永远跟不上它前进的步伐。计算机就是我们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的第二个老师。在我看来单单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在实践中索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以期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建议:
大多数时间是老师在讲,我们学生缺少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多讲几遍。有许多学生在上这门课时不上心,存在睡觉丶玩手机现象。老师应该多注意一下。
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我认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光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如,将教师的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上机实训报告及素材等资源放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自主选择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另外,对于某些在计算机学习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和他们通过QQ进行交流,辅导他们并让一部分学习尖子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等。